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一百二十一(法明、法相)

剑歌 映月 7138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二十一(法明、法相)

  其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横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其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时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杀、盗、淫、酒皆赖于手。凡夫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是"贪"。

  又,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 还有,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这是"痴"。

  双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就是息灭"贪、嗔、痴"也。 又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尘合觉,为修行解脱之路。而成就佛果,则改合为开,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

  其五、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即是分别,以左右手代表。执著即是坚持分别,有我执与法执,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虚妄。合而为一,无有左右,却亦左亦右,于相离相,平等一如。妄想执著既除,如来德相便显现。

  其六、合掌又称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对,且合于心口,表示十法界归于一心,下至地狱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从心而显。

  其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于心口,既表众生平等,又表摄取十方众生归于佛道,施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国,合十于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养十方佛菩萨,并摄取十方佛国的功德,庄严自心,成就善根。

  其八、佛子见面,合掌称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归于弥陀一乘愿海(合二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国,同赞阿弥陀佛,同宣净土法门(合十方为一)。

  其九、合十于心口,表示我们的心要修十波罗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波罗蜜等十种。又华严十玄门、普贤十愿王,都表圆满之义。所以,双手合十,即表示能圆成佛果。

  其十、本师释尊,左面有目键连,神通第一。神通显示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只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 右边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择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 又,文殊、普贤是释迎如来之二胁士,文殊是诸佛之师表"信、解",居左; 普贤是一切如来长子,以十大愿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双修。

  同样,阿弥陀佛左胁持为观音,三十二应,普门示现,表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属"解"; 右为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属"行"。左右相合,还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静,主"解",右手多动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 这样,才能成就无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练,增长邪见。解而不行,增长无明,如纸上画饼。 《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其十一、左手多静,代表"自觉"。右手多动,代表"觉他"。 自觉而不觉他,只证小乘极果。 要觉他而不自觉,恐无能为力,引人入邪路。 合二为一,方是菩萨行者,才能趣于觉行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其十二、左右手分别代表愿和行。有大愿而无大行,便成空愿、虚愿。无大愿而行,则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愿启行,以行证愿,才能圆成大愿。

  其十三、合二为一,代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禅净不二,净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质相同,目的相同。贵在一门深入,一修一切修。

  其十四、左右合为一体,代表不二之理。烦恼与菩提不二,自行与化他不二,自佛与他佛不二,性与相不二。

  其十五,左右相合位于中位(胸口),代表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其十六、一切物品供养佛像,主要都是用来启示我们如何修持的。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说了七种真正的法供养。在圣像前诚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见而行,才是上等供养。 所谓"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 身体就像一个盘子,而双手合掌就是盘子里的一朵花。 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开结果,即是菩提。

  十六种合掌,看似不经意而且简单,实则作用起来非常之难,也就难在领悟,若是能够悟透,在佛道上也会有所成就。

  八人遵守佛家规矩,在前院寻了半晌也没有看到任何的主持。

  待到齐聿、齐风、刘晓泊、尹河、江厌离、陆白静、白夜行、蒋峰八人再次汇聚前院正中央时,各自的脸上都出不满的神色。

  “公子,这两个山头都是俗世上山祭拜的俗世众人,看来三藏寺的主持高僧都不在这里。”齐风皱着眉头,说道。

  齐聿点点头,说道:“看来我们找错了地。”

  刘晓泊道:“那我们往其他寺院看看,或许能够遇到。”

  说完,一行人朝着三藏寺其他的几个山头走去。好在走在半路上遇到一位小和尚,小和尚看几人穿装衣裳以及气度都不凡,上前问道:“众位施主,佛门重地,除去正院供百姓祭拜,其他寺院,禁止入内,各位施主还请到此留步!”

  说着他便要请齐聿等人离开。

  闻言,几人相互对视。

  随后,齐聿看向小和尚,说道:“小法师,我们是洛阳城裴炎宰相府的侍卫,来三藏寺有些要事,不知小法师能否带路引荐三藏寺主持高僧?”

  “官差?”小和尚看了看众人,狐疑道:“可有凭据?”

  话音落下,众人微微一怔。

  齐聿对一旁齐风使了一个眼色,齐风会意,将腰间的腰牌取下,递给了小和尚过目。

  小和尚接过腰牌,看了几眼后。递给了齐风,随后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几位施主请随贫僧来。”

  说完,小和尚转身朝着后面几个山头行去,齐聿等人紧跟其后。

  一路上,据小和尚介绍,方才俗世百姓祭拜的院子为三藏寺正院,正院为三重式四合院建筑,从山门进入,依次为过殿、天王殿、大雄宝殿。

  前后辟门、十字歇山顶钟鼓楼分列于过殿两旁,钟楼悬挂铸造铁钟一口,院正中央是三层八角石柱香台,上有覆莲顶石,柱身镌各式花卉,象征着吉祥如意,香台旁有高大的青松、柏树。

  偏院位于大雄宝殿的北侧,东为弥勒佛殿,南为观音阁,西为地藏殿,北为水陆殿。

  水陆殿为佛界水陆法会殿堂,殿内大小塑像三百五十多尊,盘龙六条。塑造技法为三重天排列,是三藏寺的象征,像水陆殿这 样三教合一共处一殿,人物众多,在洛阳城诸多寺庙中,实属罕见。

  山门外,建有密檐式砖塔一座,名唐僧宝塔,唐僧宝塔是玄奘大法师圆寂后建造的,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层,高十二米。

  塔身下部东西两侧各镶嵌石碑一通。二层南侧劵有弧门,内塑唐玄奘坐像,门上部劵石条隐刻“唐僧宝塔”四字,故名。

  三藏寺院内有古松两株,枝叶繁茂,小和尚说,这是当年玄奘大法师来寺院传授佛经时亲手栽下的。

  侧院还有文殊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带廊,重檐歇山式琉璃屋顶,内置汉白玉带坐骑文殊石雕像一尊。

  后山倒数第三个山头脚下有一泉源,名曰龙泉,亦称长寿泉。泉水四季常流,清澈见底,甘甜可口。

  常饮此泉水能治胃病,哮喘病,皮肤病等。山上青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所以方圆百里,包括洛阳城内的达官贵人以及百姓,都会来到寺院祈福求水。

  其他的山头寺庙雄伟壮观,梵音缭绕,南望牙牙山形如石林,千姿百态。更有黑龙溶洞,石髓琼浆,巧夺天工。

  倒数第一个山头是三藏寺陵墓,那里埋葬的都是一些历代高僧的尸骨,其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而有舍利子真身的高僧,则是凌驾宝塔之中,舍利子传世。

  说到此处时,齐聿心中暗道,父母的墓地估计就在小和尚所说的三藏寺陵墓了。

  寺庙修葺时,乃是三藏大法师亲自指挥,三藏大法师喜欢林森幽静,所以每座四院都种了许多的树木。

  时过境迁,树木都长成参天大树了。

  大树葳蕤高耸,具有强大的形体美,斑驳的树鳞记录着历史变迁,裂变的树纹叙述着岁月沧桑。

  古树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环顾古树周边,飞檐彩拱的庙宇,携刻吉祥图案的石柱香台,松柏掩映的水陆殿,铜铃阵阵的地藏殿,求子灵验的奶奶庙,蚀迹斑斑的古碑碣,皆与古树和谐并存,浑然一体,深山藏古寺,古寺育木灵。

  森林古树自带静谧幽深的禅意,使得修行之僧人与朝拜之信徒远隔红尘,跨越万水千山,在这里寻得精神的慰藉,享受神灵的启迪,找回生而为人的朴实初心。

  在小和尚的带领下,众人走了好一会,来到了一处比起一路经过的寺院更加幽静的殿堂,殿堂院子两侧皆是古松树,林间偶尔传来真正鸟语。

  一阵脚步声响起,众人抬头朝着两步声看去,只见一位二十来岁的僧人从殿堂内急急忙忙走出来,当他看到众人,顿时大喜。

  “法明师弟,你可算来了!师傅真让我找你呢!”那僧人来到跟前,看着小和尚道。

  原来给齐聿等人带路的小和尚法号“法明”。

  法明看着他,将他拉到一旁。低声道:“法相师兄,师傅找我何事?不会是因为我昨天偷偷去后山吃了几个野果子被他老人家发现了吧?”

  法相嘿嘿一笑,道:“还别说,师傅他老人猜到了,还说要让你抄几遍经文呢!”

  “真的?!”法明闻言,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深深出了一口气,道:“我就知道师傅一定能猜到。还好只是抄几遍经文,只要不挨板子,什么我都认了!”

  法明像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一般。

  法相高兴道:“这次打赌你可输了,不许耍赖。”说着,他伸手拍拍法明的肩膀,洋洋得意笑道:“师弟我这半个月的衣服,可都由你来洗了。”

  看他洋洋自得,法名耸了耸肩膀,将法相的手抖开,没好气瞥他一眼,道:“愿赌服输,不过这可是最后一次了,打赌就已经犯戒了。”

  一旁齐聿看了暗自发笑,觉得两个小和尚颇为有意思。

  佛家有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 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而眼前这两位小和尚打赌,显然是犯了佛家的第六戒香华。

  ​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