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四十三(拜访鸠摩罗什寺)
城外八十景其三,天 梯 古 雪,正如诗句所说:虎踞龙盘数重天,云借苍松上岭颠。群峰玉砌高揽月,凿龛古壁禅静参。秋来春去万年雪,时是沧海亦桑田。白首从容千里望,黄沙树绿亘相连。
神龙西跃驾层峦,万古云霄玉臂寒。北海当年毡共啖,南窗此日练同看。晶莹不让乾坤老,霜鬓徒惊岁月残。未便屯膏空积素,融流分润六渠宽。
“天梯古雪”为凉州八景之一。天梯山是祁连山支系,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
山巅白雪皑皑,常年不化;山间泉水叮咚,草木丛生,风光绮丽天梯山石壁上有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天梯山石窟,窟下有寺大佛寺,也称广善寺,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
晚冬的时候,在张义堡灯山村,瑞雪铺地,银装素裹,一片吉庆与祥和的大乘景象,天梯山的大佛手指西方极乐世界,导引着众生走向极乐世界,佛陀念念为善,以六度,六和敬,八正道,十善业,以及八关斋戒为基本理论,为冬日里的芸芸众生,讲经说法,讲解大乘菩萨道文化,从而让众生衣食无忧,开心快乐,积极系念三宝,积极践行戒定慧三学,从而觉悟成佛,证得佛果,八相成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成为长生的圣人。
城外八景其四,镇西晓角,宝开元法曲新,层楼卧听晓吹频。风飘律吕星初落,露浥旌旗塞不尘。悲感胡笳十八拍,号令铁甲五千人。久知幕府军容肃,拱卫神京半属秦。
镇西晓角,在中原西部有一个物产丰饶的小镇,这个小镇叫黄羊镇。
在中土的大西部,黄羊镇是一个小镇,但在凉州,黄羊镇是一个大镇。
黄羊镇地处祁连山边缘,与古浪县相互接壤,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凉州的经济枢纽地带。
自古以来,这里的牧羊人的极乐净土,田间地头,诵经声源源不断,凤鸟成群,牛羊唱着欢歌,农民体悟着大道,镇上的村民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顺应阴阳五行,顺应风水,依托无为法,三法印以及四依法,精进地学习着圣人的真经,绝大多数人持戒修福,积极放生,坚持念佛,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与圣人,为凉州八景注入了巨大的善力与活力。
凉州人自古以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大雪,凉州人总能克服困难,实现心中的远大理想与大善愿。
在清晨,东边的太阳冉冉升起,位于西边的黄羊镇人,晓知圣人的天命,深知天马的大功德,更晓得大道的生化规律。
黄羊镇人清晰地听见了牧羊人的呐喊声与时代的号角。这说明,黄羊镇人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持佛戒修身,进入了大涅槃境界,具足圣人的大神通与大智慧。黄羊镇人,既是大慈大善之人,又是大正,大和,大真之人,黄羊镇人和蔼可亲,温柔慷慨,擅长布施,有山羊的性情,值得随喜赞叹。黄羊镇人具有圣人的大福田,大境界与大寿数,黄羊镇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们唤醒了凉州人,从此,让西部儿女走向圣洁的富裕路。
所以也就走了八景之一的黄羊秋牧,一线中通界远荒,长川历历抱西凉。草肥秋色嘶蕃马,雾遍山原拥牧羊。苏武廿年持汉节,嫖姚万里拓秦疆。几回听处横吹笛,杨柳春风忆夕阳。
其次便是城外的莲花山壶天,莲花山气势雄伟,气象深邃,周围有八峰环列,形如莲瓣,建筑依山而建,始建于西汉(注:西域佛教主要是古印度从古道即后来霍去病打通的古丝绸之路传到长安的,其实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古道,后来匈奴人阻道,汉武帝才派卫青、霍去病打通古道即丝绸之路,其实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遗址比中原地区的寺要早至少200年,刘秀批准建立的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个承认的官方寺院,摄摩腾、竺法兰是第一任祖师),西汉没有寺院这个称谓,西汉时期名灵岩陀,东汉改天竺寺,两晋改灵岩寺、清应寺,十六国叫大寺,隋时期改名莲花山大寺,如今其可见的庙宇遗址多达七十二多座,一千多间,历朝历代的匾额不计其数;有寺庙宫观,殿阁楼塔、庭院堂舍等建筑,是古丝绸之路上佛道二教的胜地,其位于山下始建于战国的旱滩坡古墓群更是庞大宏伟。
历代流传,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是诸神诸佛的狂欢日,是各行各业人集会祭拜自己祖师爷的日子,莲花山上举办盛大庙会法道会,河西地域,百姓纷至沓来,烧香拜佛,求子还愿,游山玩景,经营生意。
所以才有了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这种绝美的诗句,
诗中的山上,还有浮图化塔(注:即佛塔,七级浮图即七层高的佛塔。高僧去世被火化,化塔为埋佛骨所建的塔。屹,即高地。跻,上升的意思。铁冠,指塔顶是铁铸的。金界,即金刚地,指佛寺所在地。招携,犹招邀之意。空色,佛教用语,意指僧人。鼓鼙,古代军中的乐器。地豁,地势开阔。清兴,意为清明盛世。才彦,有才学的人。端倪,事物从微小开始。阳春,温暖的春天。具物,万物。筌,捕鱼器,蹄,捕兔器。)
诗的大意是,建在莲花山山顶上的佛塔,独立高耸指向云天。七层的佛塔和铁铸的塔顶,远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这佛地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从佛殿窗户传出僧人们抑扬顿挫朗读佛教经典的声音,漫山野遍,人声鼎沸,还有那兵马练武的鼓声铿锵。
站在这西部景点莲花山,放眼望去,土地广阔,使人豁然开朗,但北方初春的凉州大地,仍然有些天寒。政权开明、天下太平,就会尊重人才,春天虽然有些寒冷,但这是万物萌生的开端。温暖的春天过后,所有的植物都将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诗中,高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希望的,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感到盛唐莲花山的辉煌。诗中使用大量的佛教词汇,显示了高适先生对佛教的谙熟和高超的写作水平。
古往今来,咏写莲花山的诗作不少,但全国知名的诗人,只有高适先生所写的这一首,也是时代最为久远的一首,因而显得十分珍贵:山色遥看近却无,招提处处缀璎珠。药泉汲水供茶灶,松石点苍入画图。宗室卧游辜胜景,匡庐结社得吾徒。
莲花山是祁连山一个分支,位于姑臧城西南十三公里处。晴朗之日,登临山顶,引颈西南极目而望,但见大山环列,层峦叠障,似龙腾虎跃,莽莽苍苍,险峻雄伟。
纵目于东北,则是一马平川、麦黍飘香的姑臧城绿洲。因山上旧时建筑规模宏伟,殿宇相接,山泉秀丽,景物宜人,历来为姑臧城游览胜地。
古籍曰:“莲花山……层峦合抱,叠起如莲,泉水萦寺,驾椽为览灌园。又有水可疗病,俗号‘药泉’。”
又记;“善应寺,在城西莲花山。成化年救赐重修。兼有西竺、弥勒、观音、准提、三官、无量、灵官、黑虎等寺观;山腹有塔,在诸寺巅。”
由于仓央穆嘉对这里非常熟悉,而且又与这里的圣僧相识,所以这里看门的僧人并没有盘问何事就直接领着众人去了大雄宝殿。
众人沿途观察了鸠摩罗什寺的格局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华严三圣殿、拜殿与两廊,还有观音、罗汉、金刚和三十六代祖师殿,并藏有御赐《大藏经》。
听那领头的僧人说,鸠摩罗什寺,历经遭兵灾人祸,有的建筑都是小凉王独孤慈出香重建的。
因此,鸠摩罗什寺迎来了振兴起衰的光辉一页,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
除此之外,建筑还有前堂、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多功能般若讲堂、鸠摩罗什祖师祠堂、鸠摩罗什佛诵经院、鸠摩罗什佛教藏经阁、鸠摩罗什三藏院、关房、念佛堂。
大殿正面供释迦牟尼佛、迦叶、阿难,背面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五米。
殿内设万佛阁,供奉壹万零八百尊铜佛像,流芳千古,与世长存,每尊佛像高十九公分,功德金分为两种,贴金铜佛每尊、镏金铜佛每尊都是由当地百姓自愿奉香打造。
佛像由寺院统一订制,在佛像下制铜牌,刻供养人芳名,与寺长存,祝愿斋主过去者永离苦海,求得解脱;消灾增福,全家吉祥;将来者往生西方,九品莲生。
这些佛像虽然没有长安城大慈恩寺以及洛阳城白马寺、卧佛寺等金币辉煌,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让齐聿等人诧异的是他们虽然不是汉人,但是说的却是凉州当地土话。当寺院主持高僧领着几名和尚到来时,也颇为客气。
随后,众人便坐在大雄宝殿说起事来。
齐聿则是观察了眼前这几名和尚,年龄最大的当数坐在居中上方的主持高僧,其岁数在六十岁左右,另外几名随主持一起来的共有四名僧人,虽说大的在四十岁左右,小的也有二十五岁左右的样子。
这时,只见主持看向仓央穆嘉,笑道:“穆嘉,你可有些日子没来凉州了,何时来的?”
仓央穆嘉看着主持笑道:“昨日来的。”
主持高僧笑道:“这些日子在长安城待的可好?”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