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八十五(火山令出)
听了店小二天花乱坠的菜谱话语,又嗅了嗅酒楼内飘香的菜香气味,就连齐聿,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那店小二继续说道:“我们齐州人憨厚朴实,直爽好客,无论是宴饮办席,皆以丰满著称,饮食风俗上大鱼大肉、大盘子大碗已经习惯了,如‘把子大肉’、‘糖醋大鲤鱼’、‘清炖整鸡’等;其肴馔之名也如其人,闻其名而得其实;如“扒肘子”、‘八宝布袋鸡’、‘红烧大肠‘’、‘锅塌豆腐’等;我们齐州菜中很少有华而不实的‘花色菜’。”
“清汤、奶汤制作更是堪称中土一绝,我们齐州菜精于制汤,清浊分明,制作清汤,讲究微火吊制,次数越多,汤味越醇、汤色越清。且先下红哨、后下白哨、使之吸附汤中的杂质,并入其鲜味于汤中,以达汤清味鲜的佳境。奶汤则非旺火猛煮不可,使原料中的营养溶于汤中,以便使汤汁色白味醇,其中‘清汤干贝鸡鸭腰‘’、‘蝴蝶海参’、‘奶汤全家福’、‘奶汤核桃肉’、‘奶汤蒲菜’、‘奶汤鲫鱼’是我们齐州汤菜中的名品。”
“除此之外,我们齐州的特色更注重技法全面,并且擅于以葱调味。在中土菜的四大风味流派中,山东风味菜向来以烹调方法正统、全面而著称。而山东菜中又以我们齐州菜表现突出。煎炒烹炸、烧烩蒸扒、煮氽熏拌、熘炝酱腌等烹调方法都普遍应用。其中尤其是“爆”“塌”更有独到之处。爆又分油爆、酱爆、汤爆、葱爆、火爆等数种。其中“火爆燎肉”、“油爆双脆”、“汤爆肚头”等堪称一绝。其起源于民间,先煎后烹汁塌制,香醇软嫩、清香不腻。齐州菜中的佐料用得最多的要算大葱了。不论是爆炒,烧熘,还是调制汤汁,都用葱料煸锅爆香,就是蒸、炸、烤也必用葱料腌制后再烹制,且上桌时也时常以葱段等佐食。均佐以葱白、萝卜条(或黄瓜条)而食,风味独特,生气勃勃,别具一格。”
听到了这里,众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只见白夜行盯着嘴不停的店小二不耐烦道:“行行行了,别整这些没有用的,赶紧将特色菜都给呈上来。”
“好嘞!好嘞!各位夜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吩咐厨房厨子。”
说完,店小二快步朝着后房行去。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一道道菜从后房端了出来,放在了众人的桌子上。
此酒楼虽说齐州菜肴齐全,但却非齐州泉城最大的酒楼,所以齐聿等人来时,已经将酒楼尽数包了,如此一来,前来一起的护卫,这都能后桌上吃顿饱饭。
而且进入泉城之前,这些护卫也已经换了便装,如此以来更不会引起泉城士兵的注意,就算见他们腰间佩刀配剑,也会认为是江湖人士。
当菜肴都端上来时,所有人都顿时傻了眼, 九转仙丹、葱烧海参、黄焖鸡米饭、油旋、甜沫、棒子鱼、油爆鱼芹、清烧元鱼、醋椒鱼、锅塌黄鱼、干烧鲫鱼、奶汤元鱼、煎烹对虾、筒子鸡、鸡里崩、八宝鸭子、芙蓉鸡片、火爆燎肉、炒里脊丝、芫爆里脊丝、炸灌汤丸子、火腿炒蒲菜、坛子肉、把子肉、软炸腰穗、油爆肚头、卷煎、奶汤核桃肉、爆三样、罐儿蹄、黄葱烧蹄筋、汤爆肚头、烧面筋、珊瑚白菜、炸茄盒、炒八宝辣椒、酸辣汤、红烧茄子、奶汤白菜、雪丽香椿、溜黄菜、海米炒蒲菜、奶汤什锦、软烧豆腐、姜拌藕、炸藕盒、蜜汁三果、蜜腊莲子、炒三泥、拔丝山药、水晶桃等琳琅满目的菜肴,都是不曾听说过的。
随后,小二又将加工好的双脆与特制的清汤分别端上,说待汤碗落桌后,将双脆入汤内,别有一番情趣。
此菜棕白相间,蘸卤虾油食,滋味更美。此菜烹制后要随即食用,因肚头、鸡胗久烫易老。
糖醋鲤鱼也是齐州传统名菜,齐州北临黄河,黄河鲤鱼不仅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是宴会上的佳肴。
据说“糖醋鲤鱼”最早始于黄河重镇——洛口镇。
也就在众人吃饱喝时,突然泉城街道上传来一阵热闹的吵杂声。这时,在先前出去的店小二从外面走了进来,还一边往里走一边喃喃自语道:“什么朝廷的火山令,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说着,店小二摇着头走到了客栈柜台,拿起肩头搭着的抹布抹起桌子来。
众人也被店小二的话吸引了过去。
“小哥,你方才说的什么?火山令?”齐聿盯着那不远处正在抹桌子的店小二问道。
店小二闻言也将目光看向齐聿道“是啊,这外面路过的队伍,好多城民都在围观,听他们说这是朝廷的火山令,不过这个火山令,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
苍央穆嘉道:“施主,这火山令为何驾临这泉城?”
“听说只是路过此地,从洛阳城而来,要去东海,不过这半个月来,我们泉城倒是来了不少的城外人,都是路过我们泉城,前往东海,也不知是不是东海发生了什么大事,难不成是是那些倭国人扰乱帝国东海了不成……”那小二带着疑问的神态。
齐聿与苍央穆嘉方才的话,不过是在盘问盘问情况,不过听那店小二的话语,自是知道他也不知火山令到来的目的,只不过齐聿与苍央穆嘉也只不过只是是探一下口风,看看火山令会不会以何借口来此。
而齐聿等人也知道朝廷火山,于是道:“若是东海有倭国扰乱,朝廷绝对不会派火山令前去,而是调动江都和洛阳的兵马前去镇压了,所以绝对不是倭国、新罗、百济等小国扰乱。”
随后,齐聿与苍央穆嘉、惠空、惠英、阿史德鹘、白夜行、孟魂、蒋风、江厌离等人对视后,道:“你们现在这逗留片刻,我与孟魂一起去查看一下情况,洞察此次朝廷火山令到底派了多少人前去东海,实力又如何。”
听了齐聿的话,众人表示同意,随后齐聿便带着孟魂离开了酒楼,站在大街上,透过人群朝着远处看去,虽说火山令队伍已经被人群所遮挡,但是热闹的擂鼓声声依旧响彻整个街道。
齐聿与孟魂互看一眼后,随后沿着街道两侧一条小路绕过了热闹的街道,来到了火山令的前头。
火山令乃是唐帝国重要机构,如同百姓自是不知。火山令又名司天监 ,司天监,掌管观察天文,炼制丹药,并推算历法的重要机构。
司天监在高祖之后,改为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隋改称太史监,唐帝国后改称太史局亦或是“火山令”。
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西周﹑春秋时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掌管天文历算等官名。相传夏朝置,掌文书。秦始置太史令,西汉因之,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秦始置太史令,西汉因之,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隶太常,掌天文、历法、撰史。
东汉,置一员,六百石,不再撰史,专掌天时、星历,岁终奏新年历,国祭、丧、娶奏良日及时节禁忌,有瑞应、灾异则记之。
三国,沿置,魏、蜀亦不撰史,东汉以降,其属官有丞、灵台丞、中郎、待诏、监候郎、候部史等,设置不一。
晋朝,沿置,别有灵台丞。
十六国,亦多置,前燕其地位颇重,间或参谘重要政务。南朝皆置,宋一员,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奏新历;南齐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隶太常卿,位一班;陈沿置。
北魏置多人,主律历。
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长官,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
隋朝,为秘书省太史曹长官。
置二员,从七品下;炀帝大业三年改名监,进阶为从五品。
唐高祖武德四年,复名令,从五品下,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官属占候之。
高宗龙朔二年改名秘阁郎中,后又改名浑天监、浑仪监,
所以对于这些贫民百姓而言,没有听说过,而大多数也都是前来凑热闹的。
绕到前头后,二人站在人群之中,只见领头的是一名骑马的中年人,其身穿华贵服饰,腰间佩戴有一些不常于普通江湖人士,而且他们身后,也都是一些身穿儒服的弟子,约有四十来位,年龄基本上都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其中两侧还有士兵保护,在队伍的中央,还有八名轿夫抬着一架鸾轿。
鸾轿圆顶上方有白色纱帘从上而下,直至轿底,还有金丝遍相壤,看上去华丽非凡。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