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莲开双蒂

第一百七十七章什么叫众叛亲离

莲开双蒂 栗三羊 4558 2021-04-06 12:4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莲开双蒂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沫还没回到宫中,遇袭的消息已经先传了回去,彼时李洵正在坤华宫陪梁太后说话饮茶,两人得此消息都是大吃一惊,得知李沫并无大碍且就快到宫中了,梁太后便先去了天悦阁,李洵则回了尚阳宫。

  李沫的伤没有触及要害,太医上药包扎完毕后,叮嘱了几句不要沾水之类的话就离开了,梁太后这才放下心来,见李沫脸色还有些苍白,便撵他回了床上休息。李沫白色中衣上的殷红血迹让梁太后心有余悸,她拍着胸口,道:“可是吓死哀家了,怎么就有刺客呢?索性没有伤到要害,你母亲刚去,要是你出了事,我可是太对不起她了。”

  李沫递给梁太后一个宽慰的笑容,道:“母后放心,儿臣自幼习武,这些人伤不到我的。”

  梁太后点点头,又道:“沫儿放心,哀家已经传下懿旨,务必全力通缉这几个逆贼,给你讨个说法。”

  李沫支吾了一阵,突然抓住梁太后的手,摇着头,道:“母后,儿臣如今没事,那些人不足为母后挂心,他们既然没伤到我,不用理会了。”

  “那怎么行?”梁太后听见李沫不打算追究,以为李沫心善,要放过那些恶人,怎肯答应:“正是因为他们没伤到你,才会有下次行刺,若是不将这些人缉拿归案,我大显朝可是连自己的孩子的保护不了了?”

  “母后……”

  李沫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梁太后的怀疑:“莫非你知道是谁干的?”

  吴国舅“哼”了一下,说:“那是什么地方?国寺。谁活腻歪了到那里劫道去?”说完仍不忿地说:“要知道那周围都驻扎着守军的,谁知道我们在那里打了总有近半个时辰,居然一个援兵都没有看见。末了,还真让那帮乱匪给逃走了。”吴国舅说着看了梁太后一眼,又话中有话地说:“也不知真是皇上治军不严,还是故意将这些人放走的。”

  李沫看了吴国舅一眼,示意他不要再说了,梁太后却生了疑心,这才仔细梳理了一下思绪,行刺的地点在黄觉寺回宫的路上,皇觉寺是国寺,老百姓是不允许上去的,因此到皇觉寺的道路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而皇家出行,又是送殡,所过之处都要净街清道,之前两天便有京卫营的四处检查确保万无一失,怎么能有一般的刺客混进来?

  梁太后琢磨了一番心里便“咯噔”一下,她抬眼看了看李沫,他神情淡然,全然没有将此事放在眼里的样子,可她却不能不护他的周全,只能算是她对吴太妃所尽的最后一丝心意。梁太后想着便坐不住了,她叮嘱了李沫几句,便转身往尚阳宫去。

  李洵也没有想到李沫会在皇觉寺附近遇刺,此事并非她的安排,却让她无比被动,此事蹊跷,她稍微一想也明白了,李沫无非是想嫁祸到她的身上,这样一来,残害手足的罪名她是担定了,梁太后和李洛自然会恼她不用说,朝臣们即使不敢议论此事,可心里对李沫的同情也就多了一两分,那些读圣贤书长大的士大夫们,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更何况,李沫一直是个谦恭谨慎的人,从回宫至今也没有做出过任何逾越之事,何以就引得皇帝陛下这般猜忌呢?

  李洵还没有想出应对的方法,梁太后便来问罪了,李洵有些苦恼,梁太后不常往尚阳宫来,可现在每次过来似乎都是来问罪的,何时,她在母亲的心中变成了个罪大恶极之人?

  梁太后也不客套,开口便问:“行刺李沫之人可是你派去的?”

  “朕说不是,母后信吗?”李洵反问道。

  若在以前,梁太后是决计不会相信的,可这两年时间,李洵行为越发乖张,甚至暴戾,莫说是对个相认不久且怀疑至深的弟弟,就是对李洛她也时常是不信任的,对朝廷的功臣,更是说清算就清算,这样的李洵,还值得她信任吗?

  梁太后不说话,李洵也知道她的意思,她心里一苦,说道:“朕是准备刺杀李沫,”梁太后神色一变,难以置信地望着李洵,不知是因为李洵真的要刺杀弟弟,还是因为她就这样开口承认了自己的行径。李洵一脸淡漠,梁太后对自己失望,自己又何尝不对她们失望?她淡淡地开口,道:“但这次刺杀,不是我。”

  “不是你?那皇觉寺是什么地方?是由得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的吗?”梁太后重重叹口气:“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那也是先帝血脉,你这样做,史书上会怎么写?你明知道你父皇对这个孩子一直耿耿于怀,你这样做,以后让哀家怎么去见你父皇?”

  “母后,对您来说,庶子的命要紧还是洛儿的命要紧?”李洵看着梁太后:“对您来说,庶子是您对吴太妃的承诺,而对儿臣来说,没有什么比大显朝的江山更重要,儿臣是皇帝,绝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从李沫回宫起,你的疑心便没有停过,哀家倒是要问问,这李沫到底是做了什么让你疑心至此?可有半点的真凭实据?”梁太后痛心疾首地说:“洵儿,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母后……”李洵知道这些误解恐怕不只是梁太后才有的,朝臣中这么想的也不在少数,可是事到如今,她还能怎么办?

  “你封他一个王,打发他回南山,好不好?”梁太后几乎是带着泪说这句话,她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变成六亲不认的人:“你若不信他就派人盯着他,他在南山无兵无权,就是个富贵闲王,总不会闹出乱子的。”

  “留他在,总是朕的一块心病。”李洵也沉下脸,冷笑一声,说:“封王?哼,母后倒是大方。从他回宫,入宗谱,改名,上朝理政,封王,这一切进行得这么顺利,接下来想怎样?立为储君,正大光明地继承大统?朕如何能够答应?”

  “皇帝,你要还认我这个娘,”梁太后突然加重语气,无比严肃地对李洵道:“就不许伤你弟弟性命,否则,你连着哀家和李洛、李添一并发落了,免得这么多人招你厌烦,让你生疑。”

  梁太后说完话,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李洵则呆坐在原地半天没有回过神来,这便是众叛亲离的感觉吧。此次暗杀李沫之事虽不是她做的,但也是她的打算,此次时机不对,她也是要寻个对的时机的,众叛亲离是迟早的事情,她只是希望时间能过慢一点,让她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再离开,或许,那时她的母亲和弟妹能够理解她,能给她一些久违的亲情。

  半夜,李洵忙完案头的事情,却丝毫没有睡意,已经是初夏了,晚上无风,李洵倚在门边,望着天上无比明亮的月亮,想着如果人死了,真像老人说的那样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守护在月亮身边,凝望着这片土地上的亲人就真好了。她这几日身子感觉越发不好,可她也是能忍就忍,连采新都不愿意让知道,只有她自己,每当晚上静静躺在床上的时候,会生出一股强烈的不舍之情,以往所说的“不惧、不怕”都成了笑话,哪能如那般洒脱呢?

  感受到采新轻轻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李洵说道:“朕每到晚上脑子就乱的很,从小到大的那些事儿就往脑子里钻,忘都忘不掉。”

  “陛下是想三殿下了。”

  李洵眼圈一红,说:“朕有多长时间没见她了?”

  “半个多月了。”

  李洛终于还是长大了,不是那个喜欢粘在自己身边甩都甩不掉的跟屁虫了,只是这长大的代价似乎太大了些,如果知道日后会发生这么多事情,从一开始,她就不应该将她定为继承人。李洛不就是个不愿受到拘束的人,现在这样,也许真的是难为她了。

  “您不觉得,现在,您的样子跟当年的先帝有几分相似?”采新笑了笑,对李洵说道:“只是当时的您能忍,而现在的殿下则不能忍。”

  “我?像先帝?”李洵想一想也笑了,可不就是像先帝吗?如今的她倒是有几分理解先帝了,身处高位者总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而他们的决定又至关重要,牺牲什么,保留什么总会不那么尽人意,可是这些,又有几个人能理解?所谓高处不胜寒,恐怕正是这个意思。

  李洵想了想,神色却又黯了:“现在的情形比当时还乱了许多,我恐怕比当年先帝逼我还要狠些。先帝只是打我骂我,可我,却杀了她最亲近的人。”

  “陛下自责吗?”

  李洵苦笑着摇摇头,如今事已至此,她必须强迫自己相信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因为一旦她对自己有所怀疑,那么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更何况,若是连她自己都不信自己,那她一直要求让李洛相信她,岂不更加像是一个笑话?

  已是快三更的天了,李洵却丝毫没有睡意,她突然地就来了兴致:“咱们去东宫,洛儿躲着朕这个姐姐,朕主动腻着她还不行吗?”说着孩子一般笑起来,又推着采新往外走,说:“快去备肩舆。” 莲开双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