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次日一早,吴景辰便奉诏入朝,依旧与先前一样,常朝散去之后,才得武后宣召,直往紫宸殿去,参与内朝。
这一次紫宸殿中,便比先前还空旷不少,只有六部主事,以及零星几位侍郎,才叫他有些困惑,朝珠帘道:“臣吴景辰参见天后!臣奉圣人诏谕,赴黔中调查右相遇刺之事,不辱使命,已然擒获真凶!”
就听珠帘后轻咳一声,传来武后声音,道:“讲来。”
他这就将这一个多月的所见所闻,细细禀明,只在其中略去了有关高尝修和菖蒲的部分。这也是他一早就打算好,始终不愿将这两人牵扯入朝政之中,倒也算不得隐瞒,说了也没有多大作用。
武后听他讲毕,又瞧了孙善人的供词,沉默片刻,清一清嗓子,才道:“先前你递来洪杜县令供词,我已命有司暗中查问,与你所奏相符。至于买凶那商人,你说他当堂自尽?”
吴景辰稽首,道:“启禀天后,那人的确是当堂服毒自尽,彼时有黔州刺史在场。臣已将他尸身带回,现存于大理寺中。”
众朝臣听闻此话,多少有有些考量算计,便彼此交流片刻,才听武后道:“好了!照你所奏,黔中天灾,全靠商贾舍财,才保百姓生计。此人投案之前,尚在赈济乡邻,便知其心之善,其行之义。即是善人义人,便该大力褒奖,以为商贾楷模,彰显朝廷仁德。”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才是他们听吴景辰述说黔中之事,已然揣摩到其中关节,心知那孙善人乃是顶包替罪,只凭他一人断不能买动刺客,便也对他着实佩服,也着实怜悯。
只是怜悯归怜悯,佩服归佩服,孙善人始终当堂认罪,承认买凶刺杀右相,便是谋害朝廷命官的大罪。道理上,原该将他抄家灭族,才能彰显天威,震慑天下商贾,令他们不致生出异心。若不咎其罪,反而褒奖,便有违朝廷法度,有违天家王法,竟像是鼓励民与官斗一般,便会叫天下生出动荡。
才见刑部尚书起身,小心道:“天后!那人虽当堂认罪,却不曾签字花押,供词做不得准,罪嫌也难定夺。依臣所见,就不必抄家灭族,只治他个扰乱公堂之罪,将其尸身发还,便可彰显仁德。”
他这话已经给够了孙善人情面,就有含混过去的意思。然而武后却不认可,才听她道:“是非黑白,世人皆知,哪用你来混辨?传旨,黔州义人孙远程舍财济民,人品高贵,追封石城亭侯,赏五十缎,赐丧仪。”
这结果令吴景辰都倍觉意外,才一时愣在当场,听殿中文官交头接耳,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显然太常卿之前因言获罪,叫朝臣们多少有些小心,众人议论一番后也就沉寂,并不曾对武后的旨意提出异议。
唯有那中书舍人闻言头大如斗,就不知该如何起草诏书,才能将一个买凶刺杀朝臣的凶徒,粉饰为朝廷追封的亭侯。
安顿好孙善人,武后又轻咳一声,道:“黔中天旱水灾,民生倒悬,地方官吏不思保民,反借机敛财,实乃国之蠹虫,剐之有余!传旨,自黔州刺史张康以下,大小官吏,凡有品者,抄其家,灭其三族;无品者,罚俸一年,以观后效!洪杜县令冯青山畏罪自杀,着开棺戮尸,挫骨扬灰!”
若说封赏孙善人是往湖水里丢了个石子,那么武后的这道旨意便是往滚油锅里倒进了冷水,才见接连几名官员起身,彼此对视一眼,才由吏部尚书开口,道:“天后,此举万万不可!官员贪敛,可徒、可流、可谪、可贬,断无抄家灭族之罪!国有刑典,施刑应依律而为,严刑峻法,只怕叫天下官员心寒!”
“放肆!你掌吏部,任人不明,治下不严,纵容黔州官吏贪腐,还要治你的罪!”
这一来吴景辰都觉得有些过火,始终吏部尚书所言,与崔华霍的道理一般无二,他也认同。武后要惩戒黔州官吏,他自当赞成,无论是贬官还是流放,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可若将他们个个杀头,抄家灭族,就太过了些,且有弊无利,无益于黔州民生。
想到这,吴景辰才朗声开口,道:“启禀天后!黔中一应官吏,自然有罪,当受责罚。但如今黔州势如水火,求天后开恩,许他们将功折罪!”
武后沉默片刻,话锋一转,道:“黔州天灾,实属人祸。尚书右仆射莫焕之有负皇恩,敛财伤民,罪大恶极,实无可恕。传旨,褫夺莫焕之一切哀荣,贬为庶人,开棺戮尸;抄没莫府,诛莫氏三族!”
仿佛晴天里响起一个炸雷,紫宸殿中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才叫群臣面面相觑,吴景辰都觉得恍若梦中。
莫家在朝中屹立多年,靠的并不是莫焕之这一个右相;相反地,莫焕之之所以能当上右相,反而是靠了他家浩大的势力。右相身死,对莫家是一个打击,却不足以伤其根本,其在京中仍是权贵豪族,如今朝中还有不少莫家子弟,算起来都在右相三族之内。
且不论灭莫家三族,对朝廷有多大影响,就说这道旨意能否实现,甚至能否生效,都是个极大的问题。
武后在朝中乾纲独断不假,皇帝病重不能牵制她也对,可她手中的权力,甚至皇帝手中的权力,原不是他们独有自有,而是由朝臣,由外官,由百姓赋予。莫家那等庞然大物,原不是皇帝或武后张张嘴就能撼动,就算要将其扳倒,也该一点一滴,循序渐进才是。
一时间,吴景辰只觉得整个世界都要倾覆,就不知是武后疯了还是自己疯了。其余一众朝臣都与他有同感,就不敢多言一句,一个个跪坐当场,眼观鼻,鼻观心,假作不闻。
相比起此事,灭黔州官吏三族简直不值一提,这会儿也没人有心思考虑那些,此事便一时搁置,朝臣以沉默向武后抗议。
武后见满朝沉默,却不以为意,只继续道:“太常少卿吴景辰年少有为,为民请命,平息黔州祸事,功不可没。传旨,敕吴景辰为太常卿。”
就听中书舍人称是领旨,此事比此之前那些简直不值一提。虽说太常卿领三品俸禄,为九寺之首,可大衍宗向来不干涉国政,也甚少参朝议事。吴景辰做太常卿,顶多是浪费一个三品大员的位置,原本无足轻重。朝廷少一个太常卿,还能继续维系。
加上这几日来,有传闻称三公主对吴景辰有意,一旦他被招作驸马,这太常卿的位置还要再让出来。此刻让他任职,不过是将他再捧高些,好配得上公主罢了。
一时内朝散去,武后也不曾再说什么。吴景辰眼瞧着朝臣们无声离去,都不曾多瞧自己一眼,就晓得他们再为武后的旨意忧心,也不以为意,只朝太常寺走去。
此刻的太常寺中,气氛比朝上都要凝重不少。才是太常卿因言获罪,少卿又久出不归,靠着寺丞与几位主簿勉力支撑,少了参朝主事之人,许多事办起来十分勉强,寺中人员调度也着实艰难,颇有些混乱。
自李唐开国以来,就不曾出现过这样的状况;太常寺执掌礼乐医卜,其地位着实要紧非凡。故而一见得吴景辰走进寺中,一众大小官吏都围上前来,先贺他黔州一行圆满,随后便呈上各式各样的公文,堆积如山,尽皆等候批复判断,才叫他顿时头大如斗,只得先将心中的疑惑搁下,坐定正堂,与众人将这几日的公事商量妥当。
武后的旨意还未从中书省发出,可寺中现如今便是少卿最大。好在吴景辰虽然下山不久,却也着实学过一应为官的路子,诸事细细审度,疑难处多问直属官吏,难断时勤于纳言,当断时绝无犹豫,花费半天光景,也就将大多数琐事理清。
眼瞧着众人终于得了主心骨,安心办事,吴景辰才招来寺丞,问道:“那日殿上,寺卿何故获罪,天后又如何处理?”
几位寺丞接连数日支撑寺中大局,到如今早已是疲惫不堪,却听得吴景辰问这一句,也强自打起精神,才听其中一人回道:“启禀少卿,四月初五常朝,寺卿入朝参事,只提起天象异动,不利君王,便触怒天后,遭斥妖言惑众。别人不知,少卿却是晓得,天象变动,寺中如实上秉,乃是份内之事,原属寻常。就不知那日天后为何震怒,直接将寺卿打入狱中。”
天威难测的道理,吴景辰今日真切感到,也见识了武后喜怒无常,乾纲独断的厉害,才道:“此言不吉,天后不喜,也属正常。是否寺卿一时冲动,出言顶撞,触了天后霉头?亦或是所谓天象异动,还有人背后指使,被天后看穿?”
他这话放在别处,就是败坏太常寺的名声;几位寺丞听见,倒也不以为然,早已习惯。原是星象之说,虚无缥缈,对应人间吉凶祸福,就更是变化无常。也不乏朝政之事,假托星象之名,太常卿因言获罪,他疑心遭人利用,也是合情合理。
如此,才有人道:“启禀少卿,荧惑充盈,逼迫紫微,人所共鉴,绝无阴谋隐瞒。星象异动,原属寻常,荧惑侵入主宫,若干年便有一回。寺卿上秉之时,并不曾顶撞天后。”
吴景辰揉了揉眉心,心知这寺丞所言不虚,才道:“尔等多辛苦些,先将寺中诸事理顺。我这便往天牢一行,见了寺卿,再做打算。”
几人齐声称是,这就告退离开,才是先前半天,不过讲这几日挤压的公文批完,具体执行贯彻,还需要他们处理,着实辛苦,也着实无奈。 少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