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云霄山下的硝烟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看到吴维民的两行清泪,张来运和刘得财心痛不已,大哥心情如此惆怅,当兄弟的心疼啊,于是也跟着长吁短叹。屋内此起彼伏的叹息声响了好长时间,吴维民抬起头,看着张来运两人说,不能这样下去,鬼子还得打,咱想想办法。张来运和刘得财点点头,两人整天在街上瞎转,知道的事情多,主意也不是没有,只不过这个时候说还不行,只有中午喝上几杯酒,那样自己脑子才转得快。于是,两人先捡着没用的说了半天,听得吴维民心里烦躁,可是也不能将两人赶走,那样,自己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了。正在说着话,长工老张慌慌张张的进来了,告诉三人,别出去,家里来鬼子了。三人都吓得一激灵,自己还没开始打鬼子,就让鬼子发现了?原来不是这样,是鬼子宪兵队长前来拜访吴老爷子。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翻译官,名字叫刘慕洋。
说起这个刘慕洋,本是常县人,家里也有些钱财,家里把他送到东洋上学,为的是将来光宗耀祖。这个刘慕洋果然不负众望,学的东西还真不少,最起码嘴里鸟语般的东洋话说得挺流利的。学有所成本来想回来,可是看到大日本皇军战无不胜,感觉将来中国一定是日本的,自己给日本人卖力,将来自己也算开国功臣之一(哪里的开国功臣?),于是就当了侵华日军的翻译官。从那一刻起,刘慕洋就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只有被乡亲们骂他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不是东洋人。这次回到了家乡,日本鬼子语言不通,地理不熟,啥都得靠自己,于是也让刘慕洋沾沾自喜,仿佛成了日本人在常县的代言人。鬼子站稳脚跟以后要在常县成立维持会,刘慕洋想起了吴老爷子,德高望重,而且还曾经有恩自己家,所以想把这个“好差事”给吴家。没想到吴老爷子不识好歹,虽说脸上依然是和蔼可亲,可是却一直不松口,只说自己年老体弱,恐怕辜负了皇军的厚望。鬼子军官可能也看到吴老爷子年龄大了,没有相中这个人选,所以也就成全了吴老爷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当然,这些都是后面吴老爷子自己说的,咱还是再说一下吴维民三人。
尽管长工老张不让三人出去,可是一个长工能管得了这三个“混世魔王”?三人悄悄的溜了出来,躲在背影里一看,一个三十多岁的鬼子,矮得出奇,腰上挎着一把东洋刀,几乎拖在了地上,远处一看就像三根腿。自从大批的鬼子走后,这个叫东野四郎的鬼子也就成了常县的最高长官,他是这里的宪兵队长。城里要成立维持会,刘慕洋给自己推荐了几个人,但是自己还要挨个面试。另外,也想结识一下城里的头面人物,所以就来到了吴家。吴维民三人悄悄的笑着说,你看这个鬼子,即使不用抢咱也能把他掐死。鬼子没啥新鲜的,于是又悄悄地溜到了大门口。门口停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在天津上学的时候吴维民曾经见过。门口还站着一个鬼子,手里拿着一杆大枪,上面明晃晃的刺刀看起来挺吓人的。刘得财对两人说,我去把鬼子的枪抢过来。张来运气得说,你傻?在大哥的家门口,你这不是给大哥家惹事?看来,张来运还是比刘得财有头脑,吴维民高兴的说,今天中午请你喝酒。张来运听到这句话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回家得吃煎饼,在这里有酒有肉,两种生活可是天壤之别啊。看了半天的鬼子,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青面獠牙,咱中国人咋就打不过他?明白了,是那杆大枪,咱手里没有枪啊。正在这时,长工老张悄悄的溜到了三人的身后,拉着三人,哀求说,三位少爷还是回去,要是老爷知道我放你们出来,还不得打死我?鬼子没啥看头,吴维民也不想难为老张,就跟着他往后院走去。路过做饭的小院子的时候,吴维民嘱咐柳妈,中午弄几个清淡一点的菜,再给我拿壶酒进来。昨天喝多了酒,吴维民的胃里不舒服,所以想吃得清淡一点。张来运和刘得财一听,看来今天是吃不上肉了。虽说有些遗憾,可是总比家里吃的要好,所以也没了更多的讲究。
中午,吴维民给自己倒上一小杯白酒,把剩下的一壶酒都给了张来运和刘得财。吴维民心里非常纠结,日本人虽说没让父亲干维持会长,可是日本人的到来,证明日本人已经盯上了自己家。如果自己稍有不慎,就会给家里带来灭门之祸。张来运两人可没考虑这么许多,一壶酒没几口就喝了进去。吴维民看看没肝没肺的两个人,问,你俩有啥主意?两人抹了抹嘴巴,说,咱们人少,要想打鬼子就得投奔大一点的杆子。吴维民一听,说,你们莫非要我参加土匪?张来运笑笑,说,别说得那么难听,啥叫土匪?现在打鬼子的就是好汉,就是爱国。吴维民想想也是,于是对两人说,你们都说说外面都有什么队伍。两人哪里知道这些?吴维民叹口气,对两人说,这几天我想办法出去家门,你们在外面先打听一下,然后咱们再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吃完饭,吴维民来到父亲的屋中,问,鬼子今天来是什么意思?吴老爷子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看看儿子,已经长大了,眼中充满着刚毅,欣慰的点点头,对儿子说,街上的那几处买卖先关门几天,我让他们去要要账,咱看看形势再说,实在不行咱就走,绝不能当汉奸。看看白发苍苍的父亲,吴维民心疼的说,爹,要账的事情你交给我和管家,这事你老就别操心了。如果你的身体有个三长两短,咱们家可咋办?看看儿子,吴老爷子感觉眼前不是那个调皮的儿子了,于是把管家叫了进来,让他带着少爷去要账,店里的伙计先回家,啥时候开门再叫他们回来。安排完这一切,吴老爷子往椅子上一靠,感觉自己真的年纪大了,心里不如以前了,莫非自己老了?摆摆手让儿子他们出去,自己真的要休息一会儿。
吴维民与管家出去以后,两人查了一下账目,自家外欠的不多,别人外欠虽然也不算多,可是比自家欠人家的要多,这些欠账大部分都是城里的商户,也有城外的人家,一看,竟然还有与孟老爷子家的账务往来,你欠我的、我欠你的都有。吴维民高兴,孟老爷子家在城外,村子后面是一片绵延的丘陵,旁边还有一条潺潺的小溪,庄里古树参天,风景优美。另外,孟老爷子性格豪爽,对自己从来不加约束,到了那里自己就是冲出笼子的飞鸟,能不高兴?再就是在孟老爷子那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出入,消息能够少的了?想到这里,吴维民自己乐了起来。管家担心地说,少爷,你没长病吧?你要是不舒服你就不用去了。吴维民赶紧凑到管家跟前,舔着脸说,叔,你就让我去吧。我要是还憋在家里,那才要长病呢。管家看看他,故作严肃的说,我给你约法几条,你要答应了我才带你出去。这时的吴维民,别说约法几条,就是约法一百条自己也答应,出去以后执行不执行再说。
吴维民兴奋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早的就起来了。这是鬼子来了以后第一次出门,既兴奋又害怕。于是找出了一把匕首塞到腰里,雄赳赳的去找管家。管家一看少爷起得这么早,真是懂事了。但是看到他的腰里鼓鼓的,一把撩起他的棉袍,匕首露了出来。管家赶紧拿了过来,说,你真是个惹事的小祖宗。咱不惹鬼子,他还想找咱的事呢,你拿着一把匕首要是让他看见,咱还不遭殃?少爷,记住出门一定听我的话,不然我可对不起老爷太太。吴维民懂事的点点头,心想,到了孟老爷子家里,他是练武的,家里啥没有。管家这才点点头,放心的领着吴维民出了家门。 云霄山下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