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能力突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你的拖延症,正在毁了你
前段时间跟编辑朋友小菲吃饭,期间她时不时就要刷一下手机,同时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啊,我在催稿。有个作者太不让人省心了,明明给了她充足时间,一直在用各种奇葩理由拖、拖、拖!”
我好奇地问:“都用的什么理由啊?”
小菲咂咂嘴,直接把她与那名女作者的聊天递给我看。
原定7月30日交稿,小菲从7月29日开始催,对方说:“放心,明天肯定按时交!”
到了7月30日,对方说:“抱歉啊,我感冒了在医院打吊瓶。”随文字,还附了一张打着吊针的手部特写。
8月1日:“我电脑硬盘坏掉啦,正在电脑城修理,之前的草稿没啦。放心明天一定交!”
8月2日:“领导突然让加班做事嘤嘤嘤,太讨厌了,晚上给你呀!”
“每次总是求我延长deadline,我还能说什么?”
我哈哈大笑,非常理解小菲的无奈。
其实现实生活里,咱们多数人都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拖延倾向,要想真正走出这个怪圈,咱们需要先了解所谓拖延症,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拖延症不是病,是本能
首先要强调一点,有拖延症并不羞耻,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
因为它是由大脑生理构造所决定的。
我们的大脑外部有前额皮层,以科学家戴维森为首的研究课题表明,它的各个部分,与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前额皮层可简单划分为下图的三个部分:
大脑的左侧区域负责的是“我要做”的积极情绪,它的主要作用,是让我们在面对枯燥、困难、压力巨大的工作时,不轻易放弃。
大脑的右侧区域负责的则是“我不要”的消极情绪,一个新任务摆在面前,这个区域会倾向于首先传递一种声音:别接,怪麻烦的,谁知道有什么坑。
这两个区域就如同两个阵营相反的小人,它们随时天人交战,共同决定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第三个区域“我想要”的部分。
左侧区域越发达的人,做事就越有韧性,也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相反,右侧区域越发达的人,就越容易浅尝辄止,倾向于选择简单任务,或耽于享乐。
这即是拖延症与生俱来的神经学根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法改变。早在20世纪40年代,神经学家唐纳德·赫布就发现了所谓“神经可塑性”,它指的是我们的大脑结构可以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发生改变。
你爱刷朋友圈,是因为这件事相比其他事,更轻松、无压力。
因此右侧区域会不断释放信号:我不要做其他更复杂枯燥的事,那些事先往后放放。而左侧区域也会受影响,相应做出配合:我要继续做这件事。
但当你写了篇文章意外获得了读者打赏,前额皮质的判断或许就会立刻不同:
左侧区域会告诉你,这好像是一件“更好玩”的事。
我们是怎么跌进拖延症怪圈的,实际上也可以怎么爬出来,这同样是生理构造决定的。
拖延症产生的4种核心归因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会因前额皮层右侧战胜左侧而产生拖延症,通常可归为4种核心原因。
1.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一书的作者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认为,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这样一来,他往往就会倾向于在截止日期前,甚至超过截止日期,才匆匆去做早该完成的任务。
像是小菲吐槽的这位女作者,便是其中的典型。
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很多作者,他们也有着类似的情况,且多数还振振有词:没办法啊,没到截止时间,我没有灵感啊!
2.过于完美主义
从去年开始,我的朋友袁姐一直期望做一场线下演讲,但直到今天,她都没真正去做。
因为她始终有很多担心:
万一我紧张怎么办?
万一没几个人来怎么办?
万一大家听了不感兴趣冷场怎么办?
万一……
无数个万一的背后,是她持续在给自己做一个心理暗示:如果没有百分百把握,如果不够完美,就宁可不要开始。
可这世上,哪来百分百的完美?保持这样的想法,只会有一个结果:你永远不会开始,因为永远都没法真正准备好。
3.任务难度过高
很多时候我们迟迟不开始,不见得是不想做,而是任务本身难度过大,远超出了我们当前的能力范围,或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最终导致难以入手。
去年我们就曾遇到这样的事。商务谈判阶段,客户一再变更需求,一次比一次复杂,综合考虑人工和预算,我们只能一再往后搁置,最终不了了之。
4.任务缺乏足够吸引力
说好每天锻炼、读书,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懈怠了。因为似乎不做,短期内也没什么影响。
花时间做某件事,付出与收益貌似不成正比。
总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在不断分散我的注意力。
…………
以上表现,皆可归结为任务本身缺乏吸引力。越没吸引力,越会懈怠,也越容易产生拖延。
如何走出拖延症怪圈,3个办法供你参考
明了了拖延症产生的根因,如何改善?我想提供3个办法送你参考。
1.即刻开始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提出“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最接地气的翻译是: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要充分明白的是,一件事完全没有开始,和开始了没做完或者没做好相比,心理上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会让我们心安理得的不断谋划、权衡、做准备,而后者会迫使我们尽可能想办法,去解决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
因为既然已经付出,心理上就会产生“沉没成本”,不往下做,仿佛就亏了。
所以,别想那么多,即刻开始,先去做,再去琢磨如何完美。
2.合理拆解目标
“我要练出八块腹肌!”
对一个胖子来说,这个目标听起来实在太不靠谱了。练两天没效果,你理所当然会选择放弃。
但练出腹肌这个宏伟目标,如果拆解成以下一系列小目标,似乎看起来就不那么难:
第一周:锻炼3次,每次完成1公里跑+单次俯卧撑10个×3组;
第二周:锻炼4次,每次完成2公里跑+单次深蹲20个×4组;
第三周:锻炼5次,每次完成3公里跑+器械训练20分钟;
……
每一个大目标,一定都可以细化拆解成无数个可量化的小目标,而每当顺利达成一个小目标,一定会让你的动力显著提升,迫不及待去挑战下一个大一点的目标。
3.建立预期反馈
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能给自己建立一个“预期反馈”机制,或许会更有利于向前迈进。
比如,你就是不想干活,但非常喜欢某个地方,特别想去那里旅游。或许可以找出那个地方的美图做成手机屏保或电脑桌面,没事就看两眼,然后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好好赚钱,今年就去。
以此为目标,你再督促自己去干活、学习时,或许就不会那么拖延和痛苦。
正因生活不易,我们才要学会时不时给自己一点“甜头”,这样才会持续有盼头。
摆脱拖延症,你我都可以做到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问题:你听过最心酸的一句话是什么?
点赞最多的一条答案只有4个字:我本可以。
我本可以,为什么没能可以?
《西游记》里,每次妖怪们抓到唐僧,最终都得而复失。
因为这些无脑妖怪们,次次都是这种话:把这大胖和尚先绑好,待明日拿他下酒!
待什么明日?拖延什么?不知道夜长梦多么?
记好了,想吃唐僧肉,请立刻开始。
摆脱拖延症,你一定可以做到。 能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