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能力突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月薪5万,每天无所事事,3个月后果断辞职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句话,大概是无数职场人梦寐以求的最佳状态。
“胡扯!”朋友老匡说,“稍微有追求的人,真遇到这种工作,能把你憋出病来,你信吗?”
我知道,老匡在说他自己。
他曾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在一家大型民企担任部门总监,月薪5万,还不包括奖金。
自从直接上级离职,公司空降了一个副总。
副总要培养自己的亲信,找到老匡,耿直的老匡不愿站队。副总便做了个局,借口组织架构调整,将他调去负责新业务。
说是新业务,实则是虚职。
手下没人不说,整天无所事事。各种会议、决策压根不需要他参加。
除了每月照常领工资的那一刻,他简直找不到一丝存在感。
3个月后,老匡忍无可忍,主动提交辞呈。
如今他在一家相对较小的公司当副总。工资没以前高,还比以前累。但干得风生水起,又恢复了从前生龙活虎的模样。
老匡笑呵呵地说自己就是天生劳碌命,爱“犯贱”。
但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看明白了“工作”这件事。
对老匡来说,工作的快感,早已不仅仅来自高薪,更来自于“被需要感”。
始终被需要,才会让人真正感知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被需要,是自我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一个非常扎心的设定:
一个人即便去世了,他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依然是“活着”的。
他还可以思索,还可以与人对话,甚至某个特定时候,还可以回到阳间来悄悄探望在世的亲人。
而当世上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得起他,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怀念他、需要他时,他才会彻底地死去,永远消失不见。
这个设定,生动展现了一个我们无法忽略的事实:
当你被别人需要时,你才有价值。
我做职场咨询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职场新人表达他们的困惑和沮丧:
“投了上百份简历,回应者寥寥,甚至都没有面试机会!”
“薪资要求一降再降,我甚至都表示试用期可以不要工资,他们还是不要我……”
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再深一层看,他们的沮丧,更来源于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没有一家单位需要我,原来,我真的有那么差?!”
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里,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这里的所“被需要感”对应的,是第四个层次:尊重需求。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离开社会孤立存在。被需要感,其实是判断自身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被需要”时,实质是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借此获得价值感和自信心。反之,当你不被需要时,便很容易感到沮丧。
这也是老匡即便拿着高薪,也要愤然离职的根因。
过分在意“被需要感”,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凡事过犹不及。
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人,因为过分在意“被需要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的前同事小沙就是个例子。
她为人热情外向,经常主动帮其他人做事情。
比如,帮同事点餐、协助大家处理工作事务,甚至经常陪他们加班数个小时,即便那完全不是她自己分内的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小沙乐此不疲。
她习惯将别人的需求放在很高的位置。似乎只要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就能换来肯定和赞赏,于是便持续、不自觉地取悦他人,从来不懂得说不。
她谈了男朋友,也总是迁就另一半的各种要求,不断做出让步,还总担心对方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后来,小沙发现,同事们对她的付出习以为常,似乎也并不感恩,甚至还会因为她某些事情做得不到位,或做得“过了”而责怪她;她的男朋友时常嫌她烦,说她事事都要插手,令他毫无自由。后来他提出了分手。
小沙郁闷又愤怒,她哭诉同事不识好歹,男友忘恩负义。
她的情绪起伏不定,一度陷入否定与迷茫中。
小沙这种情况,便是过分在意“被需要感”,属于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想通过持续不断地付出来获取满足感,在内心深处,期待对方能全盘接受自己的给予,甚至获得对等的回馈。
一旦对方提出异议或拒绝时,便会觉得深深受挫,认为对方把好心当驴肝肺,完全没有良心。
这样的思想,本就是一种错。
她很容易会让自己从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变成过度付出、却无法收到回报的抱怨者。
无论哪一种,都过犹不及,都不可取。
眼睛“向外看”,让“被需要感”助力升职加薪
职场上,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不是位置决定你的心态,而是心态决定你的位置。
如何合理看待“被需要感”这回事,为你的升职加薪之路添加助力?我想分享3点看法。
1.向外看,延伸工作的意义
很多基层工作者经常吐槽:“我工资又低、工作重复又琐碎,整天就被牵着鼻子走,就讨口饭吃而已,哪来什么‘被需要感’?”
你的眼睛只“向内看”,看到的,当然仅仅只是你的工作本身。
如果你是个开小饭馆的,每天负责炒菜,来来回回只炒4样。从单纯的工作属性来说,确实太无聊了。
但若是眼睛向外看,能看到大多数食客交口称赞你做的菜,或者对你的菜持续提出意见,让你不断改进。
你积极参与他们的互动并收集反馈,或许便会让你跳脱出来,更有动力持续往下做,甚至能做得更好。
2.懂得界限感和分寸感,杜绝做职场老好人
上文中的小沙,就属于全然缺失了界限感和分寸感。
什么都接,什么都做,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不会说No的职场老好人形象,大家习以为常,绝不会心生感激,只会觉得那是你本该做的。
正确的做法是,积极主动、乐于助人没问题,但要知分寸、守界限。
这里面有3个关键点:
只帮紧急重要的
这件事情对别人确实利益攸关,你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对方才会记得住。
只帮力所能及的
这件事在你能力范围之内,而不需要再去假手其他人。或者是你需花极大精力和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还不一定做得好的事。
只帮值得帮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什么人都帮,这叫没有原则。
自己累不说,也不能获得你真正珍视的人的心。对方会想:反正你对大家都一个样。
3.在亲密关系中形成依赖和共生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个情节:
狗焕的妈妈要出门几天,回来后,发现狗焕和他爹不仅没有像预料中一样,把屋子弄得一团糟,还收拾得井井有条。
狗焕以为会得到表扬,妈妈却一脸失落。
爸爸秒懂,故意大喊让妈妈去厨房帮忙,妈妈立刻神采焕发,一边抱怨一边开心地去帮忙。
狗焕赶紧大声说:“妈妈我想吃你做的菜。”
妈妈白了他一眼,也是一边抱怨,一边更开心地去做了。
妈妈在最初为什么失落?
因为看见整洁的房间,她感觉到,自己似乎“不被需要”了。
不管在生活还是职场,真正的亲密关系,一定是种依赖和共生。
我被工作需要、被同事需要,我的价值得到认可,这样的一种满足感,和金钱与工作量无关。
而这种依赖和共生,会让人上瘾,会充满意想不到的能量。 能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