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振兴川剧务求实效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李致 3891 2021-04-06 09:0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振兴川剧务求实效 注释标题 本文系在振兴川剧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振兴川剧经历了二十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刚入会场,看见许多热心于振兴川剧的老朋友,包括北京来的客人,感到十分亲切和兴奋。同时也想起已逝世的黄启璪、许川(先后任领导小组组长)、伍陵(领导小组副组长、文化局副局长)、席明真(领导小组艺术指导)、郝超(领导小组成员、文化厅副厅长)、阳友鹤和陈书舫(领导小组成员、表演艺术家),他们都对振兴川剧做出过不同的贡献,令人怀念。

  我谈三点想法。

  一、党和政府的重视,是振兴川剧的重中之重

  老西南局的小平、贺龙对川剧极为重视,“强迫”外来干部看川剧,早已成为佳话。周总理、朱老总、陈毅以及杨尚昆、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川剧付出过心血。特别是川剧长期被林彪、江青禁锢后,小平同志在1978年春看川剧传统折子戏,像一声春雷响遍大地,使全国戏曲获得新生。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及时提出“振兴川剧”,是小平同志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理论的体现,是戏曲新生后的必然产物和延伸。正如曹禺所说,振兴川剧像“空谷足音”,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十年来,随着干部的年轻化,也出现了一个新情况。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的领导干部有许多优势,甚至超过前辈,但他们中的一些同志,或从外地调来,或忙于经济建设,或本人就不喜欢川剧,因而谈不上去振兴川剧。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川剧在国内外远远超过一个地方剧种的影响。我们各级领导,无论你个人是否喜爱川剧,也不论你是否是四川人,都要关心或参与振兴川剧的工作,不能让川剧这朵奇葩在我们这一代枯萎。1983年,我初到省委宣传部工作时,许多老同志这样再三对我嘱咐。我热切期望省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续振兴川剧;宣传、文化部门,则要精选优秀的川剧推荐给有关领导观看,引起他们对川剧的兴趣和重视,并定期向领导汇报振兴川剧的情况,解决在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开拓振兴川剧的新局面。

  1983年,李致与黄启璪在北京

  席明真(右一)与《芙蓉花仙》的两位主演陈智林(右二)、喻海燕(左二)合影

  二、继续高举振兴川剧的旗帜

  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检验,省委、省政府为振兴川剧所提出的“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方针,“出人、出戏、赢得观众”的要求,树立“务求实效,精益求精”的指导思想,以及“确立长期任务的观点与制定近期奋斗的目标相结合”的做法是正确的。尽管有过不同看法,但大家在工作中不断统一思想,加深认识。初期,对振兴川剧这个任务的长期性估计不足,以为“两三年可大见成效”,但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若干代人努力,不能一蹴即成。继之,又进一步探讨振兴川剧的要求,明确了时代在发生变化,群众文化生活选择面大,不可能要求恢复到“县县有团,天天演戏,人人爱看”的局面,关键是要提高川剧艺术的质量,保持它在百花园地中的一席之地。接着,由于有些县川剧团在竞争中被淘汰,引起了“川剧是振兴了,还是‘振朽儿’了”的议论,最后统一于不能把没有竞争力的县川剧团的失败原因归咎于振兴川剧。在举步维艰的形势面前,一些人消极失望,怨天尤人,坐等“第二个春天”,有识之士则强调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努力提高川剧艺术的质量,以质量参加竞争,以质量赢得观众,以质量求生存。至于川剧是否振兴,现在还有不同看法,正各抒己见。多数认为,舞台上,无论剧本和演出质量都超过50年代,应该是振兴了;舞台下,观众仍然不多。主客观原因都有,与我们处在电视、电脑、网络时代更密切相关。我属于持这类看法的人之一。如何争取观众,仍是一个大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把“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八字方针改为“保护、继承、改革、创新”。强调创新,我很赞成。但“保护”中仍有“抢救”。不要把“抢救”仅看成给老艺人录像,范围很宽。“川昆”快要消失,需要抢救。要花力气整理和恢复好的传统剧目,仍要实行戏曲上“三并举”的方针。目前有些青年演员,只能演几出传统折子戏。说宽一点,及时把现有的优秀剧目制成光碟,也是一种“抢救”。不要使风华正茂的获梅花奖的演员等到“天命之年”再去“抢救”。川剧第一个获梅花奖的晓艇,已年过花甲。记得当年为周企何录像时,周企何老人家身体不好,经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录像室既要抢救艺术,又得抢救人。当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今何至于如此?我注意到,有好几年全省的工作计划没有提振兴川剧。今后我们要继续高举振兴川剧这面旗帜,这面旗帜不能丢。这次纪念活动抓得好,但愿它是一个新的起点。

  三、真抓实干,必有成效

  振兴川剧不要停于一般号召,要坚持不懈,认认真真地工作。今后三五年的工作要有点具体要求,否则容易落空。例如,争取把中国川剧节定为两年或三年一次。省上和成都市,一年要有一台新戏和一台整理加工(即创新)的传统戏。每周或半月要有一次演出,不要让观众看不到川剧。群众既然喜欢川剧光碟,我们就增加制作川剧光碟的品种和数量。电视和广播(包括地方上的)要坚持播放川剧。认真培养新人:省川剧学校仍要有计划地招收学生,办短期学习班提高中青年演员的水平;名师带徒的办法仍可采用。受观众欢迎的老艺人,下来后可以返聘,或演出,或带学生,不要“一刀切”,否则下一个老艺人就带走几出戏。老医生还可看专家门诊嘛,老艺人也可发挥作用。继续做一些行之有效的普及工作,到学校(特别是大学)去演出,培养青少年观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出国进行商业演出的次数。报纸要宣传好的川剧,介绍优秀的作家和演职员。鼓励和加强川剧评论。财政增加必要的投入,并争取成立盼望已久的振兴川剧基金会。各项工作由主管部门制订计划,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协调和督促执行。不说空话,真抓实干,必有成效。

  我是川剧艺术的痴迷者。表演艺术家许倩云有句名言:“哪个爱川剧,我就爱他!”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被倩云热爱的。不过,我已逾古稀之年,成为戏曲中的老“员外”的时间太久,长期脱离实际,以上想法,姑妄言之。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2002年5月23日

  附记

  说起振兴川剧工作,我经常会提到黄启璪、严永洁和席明真三位同志。

  黄启璪(1933-2000),1983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组长。她担任组长的时间不长,但她热爱川剧事业,真抓实干,在川剧界广交朋友,对振兴川剧做出了贡献。以后她任省委秘书长和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时对川剧事业也极为关心和支持。

  严永洁(前排右四)1984年初在乐山地区指导工作

  严永洁(1918-2013),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文艺工作。省委、省政府提出“振兴川剧”的号召后,1982年成立了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她任副组长,换届后任顾问。她在艺术上造诣很高,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当年,自贡市川剧团排演《四姑娘》时,她深入剧团,对编剧、导演、表演、舞美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多指导,该剧后获文化部优秀剧本奖,并拍摄成电影。川剧晋京演出,她名为顾问,实际统领整个工作。

  席明真(1914-1998),党内戏剧专家。1939年在江安从事地下工作时,与国立剧专的师生有广泛的接触。20世纪50年代初即参加川剧改革,曾改编郭沫若的《孔雀胆》为川剧,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振兴川剧以来,他任领导小组成员兼艺术指导,不顾当时已七十高龄,长年深入省、市、地剧团,许多重点剧目都与他的具体指导分不开。他把一生献给川剧事业,为振兴川剧做出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2018年11月12日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