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煮商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2.善于挣小钱
东北人不仅是铺张的好手,而且极不愿挣小钱。
东北人是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与东北人做生意,可以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有位哈尔滨人,已到了而立之年,仍是一事无成,每天却都在大张旗鼓地张罗着要干大事,今天要贷款100万,明天要贷50万,后天又不贷款了,要白手起家,每天都是从这儿晃到那儿,从那儿晃到这儿,酒喝了不少,话说了不少,牛吹了不少,可一件实事没做,看着都让人着急。
你要跟他说,你跟那南方人学学,脚踏实地,起早贪黑地干点正事实事,他立刻就会把脸一扬,鼻子翘得老高,狠狠地发出一个声音:“呸,我跟他们学,卖那个傻力气,没门。我宁可饿死,也不受那个累。”
这几年,东北一下子拥进来那么多的外地民工,修鞋、捡破烂、摆小摊、卖小盆、卖小兜,就是抓准了东北人的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赚的这一特性大赚其钱。
东北人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把钱装进口袋,却懒得动弹。修鞋嫌丢人,捡破烂嫌埋汰,摆小摊嫌钱少,搞建筑嫌太累,似乎没有一件工作符合东北人的心态。
沈阳市有一家工人,家境过得十分窘迫。豆腐没涨价的时候,天天靠吃豆腐;豆腐涨价了就天天吃咸菜,过得好可怜。
有人问他家的女人,怎么会混到这个程度。这一问倒好,激起了她的满腔怨言。
她哭诉着说,他那个挨千刀的丈夫,厂里几乎长年放假,开不出工资;他又不争气,置办了个三轮车,出去拉脚,可干不上个三天两天,就想撂挑子,嫌累,还爱喝点儿酒,摸个麻将。
按理说,拉脚很挣钱,每天怎么也可以弄个二三十元,可他就是不愿干。有钱不挣,这在南方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一个从山东过来的汉子,他十分欢快地蹬着三轮车满街跑,他说:“东北的钱可真好挣,只要动动腿,钱就进腰包。”
这位山东大汉开春以后在家种完地,抽空来东北挣点钱,到了6月份,又返回山东老家收麦子。他说这个富得冒油的地方,他实在喜欢。
东北的生存条件既不同于江南水乡,也不同于面向黄土背朝天的黄土高原,许多人都晓得东北是个饿不死人的地方。只要动弹动弹,就可以搞到东西填饱肚子。这大概就养成了东北人的惰性。
在延吉这座小城,有一个“外埠人劳务市场”,说是外埠人,其实就是南方来的民工,有几百人,他们每天在市场内等待着有人去找他们干活,而他们从来就不用发愁没有活干。
这个小城市有个特点,就是稍微有点钱的家庭,不管什么活,都去找这些民工帮忙。比如说,把一只煤气罐从一楼搬到五楼,给三块,干不干,如果民工同意就走,不同意再加两块。总之,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也要找民工,所以民工的队伍便不断壮大,而队伍中却不见东北人。
东北人是不屑于干这些小活的,或者说,东北人是不屑于干这样的低贱活的。
“三个月挣钱,三个月过年,六个月干闲”,这是以往东北农民的年度循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人从农村来到城市里搞第三产业,有的开商店,有的摆小摊,有的搞运输,有的打短工,但是,大多数东北人仍不屑于赚小钱。
因为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东北人还有一个特点,冬天不干活。在东北,一些人挣到了钱,一些人还是过得很穷,但不管什么境况的哥们,一到冬天总是喜欢砌方城。
其实,到了冬天,仍然有很多挣钱的门道,但外出干活实在太辛苦,天寒地冻,雪深没膝,虽然能够挣到钱,却不如在家里呆着舒服。有钱不挣,这在外地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东北人已习惯了这一切。
因此,小钱不赚的东北人永远也不可能挣到大钱。
针对东北人不挣小钱和懒惰的特点,聪明的生意人就可以立足于小,在小的方面动脑筋,赚东北人的钱。比如多立足于日常生活方面等等,做些活儿或者买卖。 水煮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