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煮商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4.多按国际标准进行生意往来
上海对国际社会的心理状态比较平衡,他们在内心没有鄙视过外国人,也不会害怕外国人。对发达的西方的了解,使他们总体上有些崇洋,但气质上却不大媚外。上海人与西方人相对平等地相处,使得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西方商人乐意与上海人合作。
上海是近百年来西方经济文化通往中国的据点,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中西文化交汇结合地的特殊位置,深深地影响了上海人,使上海人较深刻地接纳了西方文明。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印象,上海人很“洋”。说得书面化一点,就是上海人很像外国人,接受西方文化很地道。在上海人眼中,西方社会不像中国很多地方人眼中那么遥远,他们早已了解并适应了西方文化的冲涤,并在自己的文化中渗入了西方文化的成分。
上海人更多地把外国人作为普通的一个人看待,不会因为他或她的肤色不同而有什么异常的感觉。北方人多把外国人统称为“老外”,而上海人只要知道外国人的国籍,一定会具体地称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等。正如北方人多不会笼统地将来自福建的商人称为南方人,而称其为福建人一样。上海人与西方人的心理距离很近。也正因此,上海的里弄里,一直居住着不少外国侨民,他们是上海的一分子,邻里关系处得十分自然。
在观念上,上海人的实用主义、合理化倾向、契约意识与法制观念、精明的性格等心理倾向,都是西方人典型的心理品质,它与中国传统的讲义气、重关系、重伦理、等级观念等意识相去甚远。尽管上海人的观念并不等同于西方人的观念,但“距离”不远,却比与中国传统观念的“距离”近。
今天,不管是哪一个阶层,上海人的行为更处处显示出西化倾向。
(1)上海人对子女的第一企盼是出国留学。上海人始终统领“出国热”的潮流。
(2)上海人的婚姻观念也是外向型的。
西化导致上海人看好“洋婚姻”,而“洋婚姻”则更深刻地促进了上海人的“西化”。
(3)西化的上海人对外语的需求旺盛。
上海人的外语水平之高全国罕见。在大街小巷上,路上用熟练的外语与外国人交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不少上海人的心目中,英语已经成为谋生的最基本的工具之一。上海人谋职有三个基本工具:外语、计算机、驾驶技术。
相近的生活方式,语言的容易交流,使得西方人把上海视为“第二故乡”,更愿意同上海人打交道。
在中国的不少地方,对待西方人很容易走上极端,要么敬若神明,奉为至尊,处处言听计从;要么避之若瘟神,生怕受老外的骗,因而与“老外”们难以合作,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失去了许多商机。上海人与西方人相对平等地相处,使西方商人感受到自然与适宜,使西方人感觉到与上海人合作是可以真正地干出一番事业的。
由于上海人的西化倾向比较严重,上海人在生意场上也很注重采用西方许多的国际方式,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企业运作,进行公司管理,其做生意时的合作方式也多是西方国际上通行的形式。
因此,要想和上海人做好生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业务合作的规范程度必须要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2)多采取西方通行的方式进行。
(3)商品交换和流通多采用西方通行的方法进行。
(4)合同的履行和违反按国际通例进行处理。 水煮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