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煮商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3.快捷迅速阐述自己的立场
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
上海人的自负感,源自上海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在“36元万岁”的年代里,上海对全国工业贡献最大,上海的人口最多,上海的人收入最高,尽管多不了几个钱,但那时候的钱值钱,所以全国人民都认为上海人工资高,是有钱人,上海人也以此为傲。
为此,在逢年过节返乡时,上海人总是大包小包的,衣服、食品、玩具、杂七杂八一大堆,分给乡亲们,在小孩欣喜的“爷、叔、阿姨”的叫声中,上海人的感觉好极了。
在这种良好的感觉之中,使上海人越来越看不起外地人。
在上海,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的眼中,上海人是城市人,外地人受到轻视,似乎天经地义。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等于获得当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就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上海人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恋沪癖”。
为此,上海的中学生大都选择本市的高校,上海市的职业中学因能保着上海户口而异常“热”。
上海人的自傲是以自信为基础的。改革开放后,上海发展更快,上海有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全国最高的人才素质及富有传统的工商金融文化意识,上海成为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
因为自信而生的自负,上海人在生意场上,表现为对自己提出的做法坚信不移,认为这是顺应自然,合乎逻辑的,所有的人都应赞同,不愿让步。为此,一位深圳的年轻经理抱怨说:“在其他地方,对方知道我是来做生意的,都很热情。可是在上海,好像我带来的是讨饭碗,个个架子十足,等着我磕头做出祈求。每次做生意,上海人都死命地抠,抠得你无利可图。这种生意谁肯做?”
上海在与外省市的合作中,常自恃技术先进,行业门类齐全,可以自力更生,万事不求人,或者等着你求我。
上海人对外地人的傲慢似乎可以理解,对外国人的傲慢似乎不可思议。
1985年,美国某公司与上海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
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放弃上海,将它生产运动鞋的工厂搬到了广州。美国人一向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上海人的自负面前,只好别谋他途。
一位某国商人说:“上海人除了有中国人通常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所有的那种‘泱泱大国’的自大外,还有一种傲慢心理,即他们觉得不需要外国投资者。”
上海人这种自傲自大,招致了外地人对上海人的反感,在生意场上,外地人也不愿意同上海人合作。
基于上海人的这一特性,在与自负的上海人谈生意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一定要在他报价之前进行适当的摸底,合理就进行洽谈。如果他的报价太悬乎,干脆死心走人。
(2)在谈判时,首先作好自己一方的开场陈述。
在陈述中,其中对将成为双方争论焦点的问题应予以尽量客观的分析,并体现出对生意对手真诚的理解。
注意还应用一种易为对方接受的方式,阐明自己的立场。
(3)所有这些,应做得快捷迅速。
因为精明而自负的上海人多在谈生意之前,就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一旦上海人抢在前面提出报价,这个报价的讨还余地就不大了。 水煮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