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煮商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6.尊重、利用其苦干精神
有人说,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广东的深圳是“偶像派”,山东则是“实力派”,实力来源于山东人吃苦耐劳的实干。
山东人天生普遍具有一种“苦行主义”,以苦为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翻开山东企业明星的名册,你会看到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吃苦为上。这已成为山东企业家的作风。
也许是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培养了山东人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神经,从而使山东人有足够的智力、体力,承担得起艰辛、困苦的重压。北方的码头上,北方的矿井里,干繁重体力活的有相当一批是山东人。一个德国人说:没有比山东人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因为他们能承受任何艰苦。山东人,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之一,什么苦都能吃得了,可谓“吃苦一族”。
在现在的北京城里,也有一群能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北京这座上千万人的大都市,每天要消耗几千吨蔬菜、瓜果,全市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就有大钟寺、水碓子、岳各庄、左安门等。像北太平庄那种中小型批发市场就数不清了。租房住在批发市场里干这行的,多为山东大汉。
为什么呢?因为批发蔬菜这一行极为辛苦,非山东大汉不能忍受。这些山东人合伙做山东菜倒往北京的批发市场。他们三五成群,顶风冒雪,吃尽辛苦地奋斗着。
山东人这种吃苦的能力,既有自然环境磨炼的结果,也有天性遗传的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
想当初,五十多岁的孔夫子率门徒周游列国,漂泊无定,到处碰壁,吃尽人间辛苦。而亚圣孟子不仅认为吃苦是必要的,而且歌颂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放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在这种“苦其心志”精神的感应下,齐鲁大地出现了很多以吃苦为乐而著称的名人。就像日耳曼民族普遍具有理性主义一样,山东人普遍具有一种“苦行主义”。以苦为乐,成为山东人内心的真实检验。近几年,山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山东人的苦干。山东没有中央给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他们惟一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凭着苦干、实干,山东一跃而成为中国经济大省。因此有人说,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山东是实力派。
翻开山东企业家明星的名册,从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牟平宁海镇新牟里村支书常宗琳,到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厂长张家岭;从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厂到潍坊华光计算机公司;从济南钢铁总厂到浪潮计算机公司等负责人,你会看到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吃苦为上。他们都是勤勤恳恳,刻苦工作,这已成为山东企业家的作风。
山东人的这种吃苦精神不仅为国人所公认,而且在国际上都是有名的。在吃苦的能力和毅力方面,欧洲人也不会超乎其上。
这里有一个例子。1992年,山东潍坊柴油机厂一批工人赴奥地利去拆迁斯太尔工厂,并将所有设备完整搬回国内。按要求,拆迁应在9个月内完成,当时正值奥地利天寒地冻,拆迁工作之艰难前所未有。这些工人拿出山东人的吃苦精神,昼夜工作。在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只用了6个月,便将拆迁工作完成。奥地利人非常惊讶,他们连说:“中国人,行!山东人,真能吃苦。”
吃苦耐劳的精神,造就了山东人务实肯干的民风。山东人从不图虚名,而是注重实效。也许是北方一望无垠的大平原,造就了山东人脚踏实地的气质和性格。他们想问题,办事情,一般都尊重既定事实和客观条件;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去追求;干任何事情,务必达到一个目标,否则便认为是徒劳一场。这便是山东大汉的风格。
因此,在与山东人做生意时,要充分认识他们的这一特性。
(1)充分尊重他们的苦干精神,合理给予回报。
(2)充分发挥他们的苦干精神,为我所用。
(3)与生意人打交道时,以苦干精神出现容易与他们接上,博得好感,做成生意。 水煮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