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水煮商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2.如何与温州人做生意(四):小心他的购销大军
〓〓温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特殊的队伍——农民购销员。他们“跑了千山万水,说了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出千方百计,采购千万吨原料,推销千万种产品,签订千万张合同,组织千万家生产,传递千万种信息,开辟千万条财路,引出千万种发明,造就千万个人才”,他们是辛勤采蜜的“工蜂”。
农民购销员——这是中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冒出来的新名词。有人称之为8亿农民的第一个裂变。
温州的农民购销员,在温州经济发展肌体中举足轻重,他们浩浩荡荡,开赴全国各地。
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最权威的统计,温州的农民购销员起码在14万人以上,人称十万大军闯南北。
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纽扣市场的桥兴纽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金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山区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
这是一支勤快、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温州,能跑供销的人被称为“天兵天将”。
温州的农民购销队伍是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转化而来。此前他们可能是耕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还有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但是,他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弹棉花、从事手工业、做小生意等行业中转化而来。这些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通衢,穷乡僻壤,在全国人面前勾勒着温州人的形象。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同时,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联系有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上打下了基础。
这些农民购销员不属于哪一个工厂,同时为众多的厂家服务,他们是独立的、专门从事购销活动的社会集团,他们的收入,不是企业发给他们的工资、奖金,而是商品销售提成。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购销员就是一个地道的中间商,一个流动的温州商品店,把众多的温州商品展示出来。
这些“中间商”,一无资金,二无设备、资产,所有的资本是一张口,一双脚。但是,他们怎么去当法人?
温州人的精明这时就发挥出来了,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经营形式——挂户经营。所谓“挂户经营”是指个体或合伙经营者挂靠在企业上。被挂单位为挂户者提供工作证、介绍信、空白合同书、银行账号,使挂者能以这个企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被挂单位还为挂户者代开统一发票,代为建账记账,代征国家税收。挂户者以被挂单位的名义,持被挂单位的工作证、证明书,在全国各地签订合同,采购原料,推销商品,购销商品的往来货款记在被挂单位的银行户头上。
因此,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温州购销员,往往具有完备的手续,虽然这些购销人员弥补了全国市场的缺陷,有利也有弊。
在许多地方,“不三不四”、“骗子”、“腐蚀大军”、“洪水猛兽”成了温州农民购销员的代名词。
1987年2月18日《经济日报》披露的瓯海县某五金厂的公开“悬赏”订货,更是令人瞠目:“订货100—300元,赠送电子打火机或‘日产888’电子计算器一个;订货6000—10000元,赠送‘日产四喇叭双卡收录机’一台……”另外,许多购销员凭着一张嘴贩假销假。
因此,当这些农民购销员上门时,必须小心为妙。
(1)要鉴别其身份的真伪,小心骗子。
(2)要鉴别其产品的真伪,小心假冒伪劣产品。
(3)要鉴别其推销术的正当与否,小心他们吃、请、送、骗等等“十八般武艺”。 水煮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