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算大账,也要算细账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总经理的12大商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2.算大账,也要算细账
怎样成为好企业呢?就是用最佳的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把价格降低到购买力之下。
——亨利·福特
有的人认为,算得太细了就变成了锱铢必较,就是小心眼。而优秀的总经理在经营管理、成本分析之中,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已成为绝大多数公司成功的重要前提。有这么个故事,某富翁的儿子风流成性,挥金如土,而这位富翁却粗茶淡饭,清心寡欲,从不乱花钱。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儿子用钱那么大方,而你却如此节约?”他回答说:“他和我情况不一样。他有个亿万富翁的父亲,而我却没有。”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了,可他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心劲儿却让许多小康之家都自叹弗如。他经常亲自审查成本开支,要求成本计算到小数点后3位数字,就连对油桶盖子这种小事,他也不会放过。1897年,他写信给下属一家西部大炼油厂经理,质问他“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油,要花一分八厘二毫,而东部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却只花了九厘一毫”。
还有,在购买鞋子的时候,大部分富翁对鞋子的最初价格不怎么敏感,而是对质量更为关心。这些对质量很敏感的人是根据使用期成本定义质量的。
金融大鳄索罗斯对此有着精辟的分析,他说:“1000美元的鞋子和50美元的鞋子,你会觉得哪个更便宜?大多数人当然会选50美元的,而我要告诉你,1000美元的鞋子其实更便宜。”
对于这个奇谈怪论,索罗斯是这样解释的:“我有一双意大利产的皮鞋,当初买的时候花了1000美元,到现在已经穿了10多年了,这期间已经换过两次底了,但质量仍然很好,看上去像新的一样。我觉得我的这双皮鞋比我儿子50美元买的运动鞋要便宜得多。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一起算算它们各自的成本吧。买这双皮鞋的时候我花了1000美元,在这10年中给它换过两次底,每次花费50美元。在这10年中,我大约穿了2000天(当然不会每天都穿这双鞋)。我为这双鞋付出的成本是1100美元,将1100美元在2000天中分摊,平均每天所需要的成本为55美分。让我来告诉你我那年轻的儿子在鞋子上的花费是多少吧。他买的鞋子平均在50美元左右,但他每年穿破(指坏了或者款式过时了)大概7双‘名牌’。他每双鞋子的寿命平均在40天至50天之间。每天的成本在1.25美元至1美元之间。考虑到这些数字,你再看看,每天谁脚上的鞋子会花更多的钱呢?”
索罗斯的分析确实有道理,我们不能只看一些东西的购买价格,还得关心这个产品买回家后它的使用率、保管维修费、折旧率等。因此,下次再买一些所谓最新款的时装之类的东西时,要先想一想索罗斯的分析,然后再决定你是否还要购买那些你穿过一回就放在衣柜里收藏的东西。
凤凰卫视大老板刘长乐有句名言:“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最好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看来,节俭在今天的商人中似乎得到了升级。
不要鄙视小小的一分钱,小东西的力量也是很伟大的!有钱的人之所以会赚钱,能赚钱,关键在于他们能省下今天能看得到、抓得住的钱。 总经理的12大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