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高工资未必换来高度忠诚,困难时期的慷慨更让员工感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总经理的12大商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6.高工资未必换来高度忠诚,困难时期的慷慨更让员工感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总是往复循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
——中国商谚
经营者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若只想别人给予自己,自己却难舍小利,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1933年,经济危机笼罩着整个美洲大陆,大小企业纷纷破产,许多曾经威风一时的老板都加入到靠领取救济金度日的行列中。那些尚在运行着的企业也是如临深渊,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件事,唯恐出现一点小的纰漏,而导致整个企业的崩溃。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时刻,哈理逊纺织公司发生了一起大火灾,整个厂区沦为一片废墟。这对哈理逊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老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
他们在不安的漫长的等待中,终于等来了老板发来的一封信,信里只是告诉工人们在每月发薪水的那天,照常去公司领取这个月的薪金。
在整个世界一片萧条,人人都在自保,不管他人死活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大感意外,他们纷纷写信或打电话向老板表示真诚的感谢。老板亚伦·傅斯告诉他们:公司虽然损失惨重,但员工们更苦,没有工资他们无法生活,所以,只要他能弄到一分钱,也要发给员工。
3000名员工一个月的薪水是一笔数额非常巨大的资金,更何况纺织公司已经化成一片废墟,别说是处在经济萧条时期,就是在经济上升时期也很难恢复元气。既然恢复无望,还要掏自己的腰包给已经没有用的工人发工资,老板不仅是糊涂透顶,简直就是疯了!
不可思议的是,亚伦·傅斯不仅糊涂这一次,还继续糊涂下去。
一个月后,正当员工们为下个月的生计犯愁时,他们又收到老板的第二封信,信上说再支付员工一个月的薪水。
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情不自禁,泪水早已夺眶而出。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上班都拿不到工资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的照顾,谁能不感念老板的仁慈与宽待呢?
老板的糊涂终于有回报了,第二天,员工们陆陆续续走进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联系中断的货源,寻找好的合作伙伴。
仅仅用了三个月,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奇迹地取得是员工们忘我工作,日夜奋斗的结果。
当初曾经有人劝说亚伦·傅斯领取保险公司的赔款,然后一走了之;见他傻乎乎地用钱给工人发工资,批评他感情用事,嘲讽他糊涂。而这时那些人真正理解了他的经商之道,看出了他的精明。
亚伦·傅斯用他宽以待人的管理精神,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亚伦·傅斯的经历告诉我们,舍得施恩,就会有回报,而且是出乎意料的回报。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甚至走到“舍得付出”的反面——吝啬。
一个商人看重财富无可厚非,节省也很必要,但是过了头就变成了吝啬。一个凡事只想从别人身上索取,却从不付出的商人是很难做人的。
吝啬不能给商人,也不能给任何人带来快乐,因为他们时刻都在不停地算计——如何索取,自己能挣得多少;如何回报,自己将丢失多少。他们害怕“朋友”借钱不还,忧虑亲人挥霍自己的钱财。你想想,如果一个人终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中,能谈得上快乐吗?如此重利而轻义,亲情、友情、爱情对他们而言都是获取的源头而不是付出的对象。对于这样的人,别人对他们的帮助和照顾不会有下一次,等到再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缺少感情支持的悲凉,而这种悲凉又是金钱无法弥补的。这是一毛不拔者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应该得到的“回报”。
生意场上需要商人的“侠义”和“慷慨”。不仅仅要像亚伦·傅斯那样对员工不吝啬,在其他方面也不能太吝啬。生意不顺,需要打通各个关节,少不了求人帮忙,花点钱买小礼品,请人吃一顿饭是答谢别人辛劳最起码的付出。如果一分钱不舍得花,不想有所付出,或者付出不够都会让生意继续“卡壳”。
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投桃报李,来而不往非礼也。社交场合注重“礼尚往来”,“相互买账”,今天喝了别人的酒,下次就要知趣地主动买单。别人拿你当朋友,以物相送,传情达意,你就不能把这当做理所当然的事,而要将心比心,投桃报李,只有互动才能沟通,才能得到别人善意的回报。 总经理的12大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