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科技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捷径——通过北大方正分析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卓越小公司的成功商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3.科技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捷径
——通过北大方正分析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我们深信,利用科技创造新产品,让人们享用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过去所说的一种创造:科技的创造力、生产计划的创造力和市场的创造力。
——盛田昭夫(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1988年初,北京大学创办的校办公司北大新技术公司更名为北大方正公司。经过持续发展,北大方正从三五个人、40万元人民币起家,发展到现在国内外有几十家全资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化公司——北大方正集团。北大方正集团成为全国电子百强中的佼佼者,在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排行中名列前茅,是国家优先扶值的5家个人电脑企业之一,并入围国家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被选为全国首批6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成为中国冲击世界500强的一支主力军。
作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高科技公司,北大方正的诞生与发展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以北京大学为依托,植根于这片沃土。北京大学是一所有100多年建校历史的国内外著名学府,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各类专家和科技研究人才,这为方正公司提供了一个能够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开发的深厚的资源。在北大方正成长与壮大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著名科学家王选教授等一大批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王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当年国家重点工程“汉字照排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他根据中国汉字的特点,采用“揭示信息”的方法,对字形进行参数描述,跳过日本、欧美流行的第二、三代照排机,经过近14年的研究,终于研制出第四代激光扫描输出照排机。其研究成果屡次获奖,还参加了1983年的日本筑波博览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转变为商品。
王选教授深知,如果这项应用性成果不能成为商品进行推广,那么成果就等于零,国家的投资就要付之东流。一项科研成果,特别是应用性项目,不管预计能产生多么大的经济效益,但只要没有走出实验室,没有成为商品走进市场,就只不过是海市蜃楼,水月镜花。通过王选教授的努力,有关部门终于允许北大直接作为生产单位,开发和生产激光汉字照排系统。
北大方正在成立之初,和中关村的其他公司一样,没有自己的研究所,只是和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合作。研究所提供产品,方正负责技术服务、二次开发、销售和培训,公司向研究所交技术转让费,公司和研究所在形式上是分离的,在利益上也是完全分开的。对于高科技公司,只有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有新产品问世;而只有保持技术的领先,才能使新产品占领市场;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竞争推动产品的换代更新,这要求科技人员应及时分析市场,了解用户需求。但在研究所和公司分离的时候,科研只是一种消费,它建立在科研人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上,虽然常常会出现一个创新的、甚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成果,但却没有市场价值。所以当目的与利益不一致时,必定会出现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要使公司顺利发展,就必须解决好科研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北大方正,技术研究与开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个课题都与方正集团相应的市场销售部门组合在一起,开发人员要从市场人员那里获得需求信息,收集反馈意见,由此而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完善与提高旧产品。这样的结合,为方正的发展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带来了方正独特的一种经营之道——“顶天立地”,科技顶天,市场立地,方正为人,科技为本。“顶天”就是不断地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就是商品化和大量推广、服务。只有“立地”才能“顶天”,而只有在“顶天”的基础上,产品才能大量推广。“顶天立地”就是把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正因为有了“顶天立地”的结合,才使得市场不断刺激技术的创新,而市场的成功又支持技术的发展。也因此方正才能保证不断地技术更新,不断地开拓、占领市场。
在知识管理时代,发展科技公司必须是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市场观念的科学家的结合。王选教授曾经列出一个公式:有市场意识的科学家+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未来方正集团的10位院士、100位百万富翁、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这种结合不仅是专家和公司管理者的结合,更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这是企业在知识管理时代区别于传统管理时代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北大方正这个高科技集团公司,已经成为产学商结合的成功范例,成为高校高技术公司发展知识经济的最好例证。方正是一个创举,是一个奇迹,方正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创造了一个新的起点。它在全国的高新技术公司,乃至世界许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中间,已经声名赫赫。
科技促进创新的速度,反过来创新又可促进科技的提升,小公司要把握住这两个最重要的左膀右臂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他们转化为公司的发展推进剂。重视和加大科技的引进与创新的力度,是小公司突破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的联合围剿的最直接的措施,更是使自己提升实力走向做精做强之路的必要准备工作。 卓越小公司的成功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