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卓越小公司的成功商道

8.攘外必先安内——先打赢本土市场,再做国际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卓越小公司的成功商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8.攘外必先安内

  ——先打赢本土市场,再做国际化

  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

  ——李嘉诚(和记黄浦集团总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把眼光瞄准海外,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去。然而,国际化经营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尽管这种诱惑非常动人,但其背后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曾是TCL总裁李东生多年的梦想。2003年11月,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公司签署的合并重组协议,为这个梦想插上了现实的翅膀。按照当时的计算,双方的彩电业务合并重组后,新公司彩电年总生产量将高达1800万台,销售额将超过30亿欧元(合35亿美元),可以在全球一举夺魁。

  随后,TCL与汤姆逊共同出资4.7亿欧元,成立新公司“TCL-Thomson”。其中TCL占67%(出资3.149亿欧元)的股份,汤姆逊持有另外的33%(出资1.551亿欧元)。2004年7月,TTE公司正式宣告成立。然而,在并购后的整合期,新合资公司面对的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包括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市场消费趋势,在不同国家将人力作为资本的投入产出规则、跨国沟通以及文化的融合等。这些现实的问题如果判断失误,就会把成本黑洞无限扩大,后果难以想象。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到2005年,虽然TCL在国内的宣传是一片赢利之声,但TTE的实际亏损却超过7000万欧元。到了2007年3月,TCL集团对欧洲彩电业务紧锣密鼓的重组计划,最终在令人敏感的员工遣散工作上重锤落音。

  推行国际化,表明我们的经理人已经有更长远的眼光,但是为什么不断付出努力,扭亏的希望却一再破灭,当年赫赫有名的并购案却成了TCL的负担?只能说,现实是残酷的,美好的愿望不能代替现实的残酷。在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化,掀起重重浪潮的时候,TCL的教训值得每个经理人铭记。

  从中国经理人都在赶着往国外市场跑的背景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商业管理者焦虑的心情,他们都怕自己落伍了,于是蜂拥着追赶国际化潮流。然而,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迈出稳固的步伐,这是把公司做强做大的基础。具体来说,先打赢本土市场,再做国际化,才有取胜的希望。

  近年来,资本竞争在商业世界里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高新技术公司,以及一些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资本的宠爱,纷纷通过吸引风险投资发展壮大。在这股焦躁的冲动中,许多公司经理人不安分起来,他们对资本产生了莫名的崇拜,放弃了以往踏实做事的耐心,甚至希望有朝一日上市,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

  事实上,凡事要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水到渠成地收获成功。如果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还不过关,本身还缺乏竞争力,那么就不要淌国际化的浑水了,还是安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宜。

  即便已经打赢了本土市场,在做国际化的过程中也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而不是功败垂成。具体来说,小公司经理人尝试国际化必须注意下面三点:

  ①向海外扩张,走国际化的道路,应该先从文化背景相似的一些国家开始,比如亚太地区的一些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然后再慢慢向文化制度不同的地方拓展。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不但可以让自己走得更稳当一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累经验,以后才能走得更远。如果想一下子当老大,那是不切实际的,除非你有过硬的功夫。

  ②在国际化扩张中,要建立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品牌,把握自己的发展优势。扬长避短,向来是商业竞争中的一个基本法则。公司走国际化的道路,也要避免与西方最先进的东西冲突,而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做有竞争力的东西。

  ③国际化并非是走出国门,有时国际化市场就在中国国内。其实,中国经过多年发展,本身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最国际化的市场,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全世界最大的公司都到这里来竞争了。所以,公司在迈出国门的时候,切不要忘了国内市场的先天优势。

  针对中国内地公司的国际化经营,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过:“直到今天,国企多元化战略成功的不到5%。”由此不难想象,国际化的风险不可谓不大。小公司经理人要有这样一种认识:打赢本国市场,就是在做好国际化,而且在中国市场本身,就能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里,你可以测试自己的国际竞争对手,为有朝一日真正走出去做准备。 卓越小公司的成功商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