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 配套效应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给经理人每天看的心理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2月10日 配套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配套效应,就是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其实,这种“配套效应”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绝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两千多年前,先秦时的思想家韩非子就在《韩非子·喻老》里写了这么一段故事:“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铡,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这个故事说的是,商纣王叫人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叔父箕子看到了十分担心,因为他觉得象牙筷子肯定不会和土制的器皿配在一起被使用,必然是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象牙筷子和玉杯也不可能会用来盛普通的豆蔬菜类,那么必然是用来盛山珍海味;既然吃的是山珍海味,肯定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肯定是绫罗绸缎的衣服无数,房子建得很高大堂皇。箕子认为这样下去就会不得了。结果五年后,纣果然像他预见的那样亡国了。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这种执著于配套的情况总是时有发生。近年来企业变革的呼声不断,也往往要求“人、财、物”等相应条件的配套,造成了许多企业被“变革”牵着鼻子走,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管是企业变革,还是其他方面的管理手段的引进或新技术的运用,从来都应该强调活学活用和因地制宜,而非盲目地克隆。事实上,讲究一种绝对的配套,充其量是理想主义、形式主义。
在企业里,我们经常提到产品的配套、人才的配套,抑或管理制度的配套,其实都是从系统角度出发的。如果在企业里推行新政策,是不是老的一套规定都要全盘否定呢?我们想,还是悠着一点,选择循序渐进式的磨合会更好。大凡事物能配套固然很好,不配套也未必是核心的问题,关键要在系统思考下获得平衡。
管理学家彼得·圣吉认为,有经验的经理人,对于复杂的系统,大多有他们无法说明的丰富直觉。正如许多经理人意识到目标偏移或正常程序被破坏,却无法解释企业困境是因配套不足,还是自我设限更深的缘故。总而言之,为配套而配套是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最好要时刻警惕。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