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深度影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想方设法调动听众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把对方拉进你的世界,让他感同身受。判断你的语言是否足够感官化的标准是:你的描述能否让对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
在上一章中,我们介绍了精准表达的一种高级方法,那就是破除“知识的诅咒”。怎么做到呢?在方法论的部分,我会介绍“打破‘知识的诅咒’,把对方拉进我们的世界”的两个层次,它们的核心只有一个——感官化。
所谓感官化,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听众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让别人对你的体验感同身受,从而打动他们。
先来看感官化的第一层:语言层面的感官化。
还记得赫本那段号召大家关注慈善事业的发言吗?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各种感官。记得她怎么说的吗?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你正坐在自己家的客厅。”——这是视觉。
“忽然,你听到街上传来非常恐怖的尖叫声,汽车猛烈的撞击声也随之传来。”——这是听觉。
“你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重击了一下,你不由自主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这是触觉。
“你立即跑到街上,看到一个孩子被车撞了,正倒在血泊中。”——这又是视觉。
在她不长的发言中,她多次调动了人们的三种感官,使得这段发言描绘出能令人模拟体验的场景。有这个意识之后,你就可以在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进行刻意练习了。
要注意的是,若要判断你的语言是否足够感官化,你可以用这条标准去衡量:你的描述能不能让人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
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段好的感官化描述——
想象一个砧板,一颗在朝阳的窗户下被晒得暖暖的柠檬躺在砧板之上。你闻到了柠檬皮清爽的味道。想象有一把锋利的刀,你手起刀落,柠檬被切成了两半。看着这两半柠檬滚开,柠檬汁的水珠滴落到一起,汇成一小摊柠檬水。现在,你能闻到柠檬强烈的香味。你拿起其中一半,再切一刀下去,拿起其中一小块柠檬,放到嘴中,深深地咬下去,用嘴唇箍住柠檬,然后咧嘴做出一个大大的柠檬黄的微笑,让果汁任意流淌到你的下巴上。
吸一口柠檬汁。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唾液腺在起作用?你的嘴里流出口水了吗?
即便你没有真的吃到一个柠檬,这段感官化的文字也已经让这个柠檬清晰地出现在你的脑子里,令你模拟了真实的体验。若是你被打动了,那么这种表达就发挥了它的影响力。激发顾客的感官化体验,一直是商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销售法则。只要留心,我们随手就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我们的汽车噪声很小。”——这个表述是非感官化的。
“当我们的汽车以100码的速度行驶时,你依然能听到你手表的声音。”——这个表述是感官化的。
这两种说法在感染力上的区别,你感受到了吗?
再来看一个案例,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如何打广告。
诺德斯特龙百货是美国一家高端百货连锁店,它的定位是高端购物场所,虽然其中的商品价格昂贵,但客户服务无比细致。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为这家百货公司打广告呢?“我们是全球500强企业,服务质量有保障”,还是说,“我们有专业的服务人员,给你卓越的客户体验”?
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中,记录了诺德斯特龙公司对其服务的描述——他们把自己的服务人员称作“小诺”,他们说:
“小诺替一位顾客熨好了当天下午开会要穿的新衬衫。”
“小诺为冬天前来购物的顾客暖车。”
“小诺开心地为一位顾客包装从梅西百货买来的礼物。”
梅西百货是什么?它是诺德斯特龙的头号竞争者。如果你到诺德斯特龙来,工作人员会为你包装你在他们头号竞争者那里买的商品。这就像在说,你到某家品牌手机店去,那儿的工作人员愿意为你义务维修其他品牌的手机,而且还特别开心!
这些描述是不是很有画面感?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面带微笑、为客户来回奔忙的小诺?影响别人的一个途径,就是激发听众的感觉,让他们看到、听到、闻到、摸到、尝到你的故事,这是将他们拉进你的世界,从而打动他们的最有效的说话方式之一。
以上是感官化的第一层次——语言层面的感官化,我们试图用语言为大家展示细节。接下来,我们进入感官化更具冲击性的层次——现实层次,即直接把对方带到现场去,让他进入真正的情境。
前段时间我看了米歇尔·奥巴马所著的《成为》这本书,其中,米歇尔·奥巴马生完孩子后复出求职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她几乎就是“带到现场”的最佳典范。
米歇尔·奥巴马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妻子,但实际上,她的学历、才华、能力并不亚于奥巴马。她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哈佛大学拿到博士学位,2018年被评选为“美国最受尊敬的女性”之一。她的自传《成为》在美国和加拿大发行后,一周内就成为畅销书。
这个产后回归职场的故事发生时,她和奥巴马刚刚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萨沙。生下萨沙后,米歇尔成了一位全职妈妈。为了照顾女儿,她每晚要起来好几次,结果导致严重睡眠不足,整日昏昏沉沉。虽然她努力试图让家里保持整洁,却节节败退——家里到处是孩子的玩具、书和一包包的婴儿湿巾。每次出门,她都要推着一个大手推车,背着一个并不时尚的尿布包,里面装满了东西——五谷麦圈、孩子常玩的玩具和替换的衣服,而且两个女儿要各备一份。
特别真实,对吧?每一个养育过孩子的妈妈都有这种经历。火上浇油的是,这时她的保姆格罗得到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要离开她了。所以,米歇尔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小女儿还在吃母乳,3岁的大女儿在上幼儿园,丈夫每天有满满的工作日程。她没有帮手,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她身上。恰恰在这个时候,她得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职业机会: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来了一位新院长,他准备扩大医学中心的社区服务范围,要招聘一位负责社区事务的执行董事。要知道,米歇尔在普林斯顿大学念的正是社会学,而且她有丰富的法律从业经验,这个工作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最重要的是,她正渴望能在职场有所作为,她不想再像从前那样,为了平衡事业与家庭而选择兼职。她想有一份全职工作,领一份有竞争力的薪水,这样她才能更好地雇用帮手来分担家务,才能丢开抹布和洗衣液,在空闲时间和女儿尽情地玩耍。
她决定争取这个机会。
跟每一个重新回归职场的妈妈一样,米歇尔需要说服老板,打消对她这个二胎妈妈的疑虑。如果你是米歇尔,你在面试的时候会如何描述你的近况呢?你会隐瞒自己的二胎妈妈身份吗?当然不行,妈妈和高管的身份同等重要,我们不可能做到隐瞒其中一个而只顾另一个,这样只会让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彻底失衡。你会解释吗?——“老板,虽然我现在家里有一个小婴儿和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女儿,但我一定可以安排好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请相信我!”每一个应聘者估计都会这么说,听着像是喊口号,其实挺无力的。那么,米歇尔如何才能向对方展示“我可以同时胜任母亲和高管的角色”呢?
“想要打动别人,最高层次的办法,就是把他带到现场去。”
于是,米歇尔·奥巴马直接抱着3个月大的女儿萨沙来到了面试现场。很多朋友会觉得诧异,这时候不应该稍加掩饰自己的妈妈身份,并且强化自己的职业形象,比如身着全套职业装、将手机静音等等?如果你这样想,那么恐怕是非合作思维在悄悄作祟:“把合作当作结果,我只有降低自己的成本,才能得到机会、达成合作。别人未婚未育,我就要比他们显得更有时间,否则肯定性价比不如别人高啊!”
但如果是合作思维呢?——“我是职场妈妈,我有我独特的价值。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怎么能跟你一起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于是就出现了很有趣的一幕:面试的时候,米歇尔一边晃着坐在腿上的萨沙、检查她的尿布有没有漏,一边逻辑清晰地回答院长的提问。她还条理清晰地向对方展现她的规划——如何提升会议效率;如何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如何安排在家工作……她用行为向对方展示了两点:
第一,我的女儿还小,需要母亲的照顾,这是我生活中的事实——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这就是我,我还要照顾我的孩子。
第二,但你看到了,这反而训练了我更高效、多线条处理工作的能力。即使孩子在现场,我也能出色地完成这场面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肯定可以像现在这样,出色地完成我的工作。
当妈妈的人都知道,因为有了孩子,以前的很多拖延症不治而愈,因为没有时间可浪费,你必须多线条同时处理多个问题。这反而是做了母亲的女性的独特优势。但若不当场感受,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最终,米歇尔得到了这个工作机会,米歇尔还原现场的表达能力功不可没。
回顾
在这两章里,我们提到了一个关键概念——“知识的诅咒”。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阻碍沟通的一个关键点。
若要打动别人,若要被理解,你就要跳出“知识的诅咒”。你需要有这样一个意识:你经历的,别人没有经历过;你感受到的,别人没有感受过。因此,若你想打动别人,就要尽可能生动地还原现实,展示动人的细节,把对方拉到你的世界中。
若要把对方拉进你的世界,你就需要掌握感官化。我从两个层面告诉了大家如何做到感官化——语言层面和现实层面。
你一定注意到了,这一章的讲述方式跟其他章节略有不同,我用了很多笔墨来讲故事,铺陈细节、加入互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感官化的尝试。
如果你被其中某个细节所触动,那你一定要相信,只要你勤加练习,不断提醒自己,你也一定能够打动别人。
祝你拥有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深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