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外教育六十年

三、多元智能视野下菲律宾华语教学实证研究

海外教育六十年 郑通涛主编 5565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多元智能视野下菲律宾华语教学实证研究

  为了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能否促进菲律宾华语教学,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笔者在菲律宾马尼拉嘉南中学中四真诚班进行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华语教学实验,实验对象为该班的40名学生。在2012-2013学年的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和第二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0月),笔者使用传统的华语教学方法来教授华语综合课;在第三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笔者使用多元智能来安排华语教学活动,指导华语综合课。最后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华语课教学效果,并对三个阶段学生华语科成绩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前后成绩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实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尽量消除干扰。

  1.“盲法”实验。即不让学生知道教师在第三阶段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实验产生新奇感,以积极态度参与实验。消除被试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主试者的行为、态度和指导语的倾向会对被试者产生影响,这就是常说的主试效应。因而教师需强化实验意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使之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消除主试效应的影响。

  3.教师严格规定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在实验前后学生付出的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应该相当,不可以为了达到实验效果而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一)多元智能特质量表的使用

  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我们首先要知道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智能的方法。为了知道学生的多元智能倾向,笔者使用郭静姿,张兰畹,王曼娜编制的多元智能特质量表,对菲律宾马尼拉中嘉南中学四真诚班的学生进行了测试。这个量表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能力特质的观察数据,以辅助传统仅以客观化测验鉴定学生智能的不足,使教师能以更多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能力,以协助学习者发挥潜能(李立新,2006)。根据该量表的评分标准,共分为能力优异,能力中上,能力中等,能力中下,能力低落5个等级。经测试,我们得出菲律宾马尼拉嘉南中学中四真诚班智能中上人数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菲律宾马尼拉嘉南中学中四真诚班智能中上人数比例表

  由上表可见,该班级学生的智能形式中,在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方面得分中上以上的同学都超过了半数,可见这四个智能是这个班级的优势智能,可重点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华语综合课教学方法。

  (二)基于多元智能的具体教学活动

  笔者在考察菲律宾华校教学实际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借鉴前人研究基础,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如下。

  1.语言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讲故事:每位学生在课前3分钟上讲台用中文讲一个小故事,并给予评分;(2)每日说华语: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向家长至少说5句华语,并让家长签字;(3)班级讨论:一般分5个阶段,即解释此次讨论的目的、举行讨论、维持讨论不偏离主题、结束讨论和询答此次讨论;(4)课文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5)愉快写作:写作主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英汉思维差异,重视学生作文的修改,制作“写作作品集”,力争使学生的写作不再枯燥无味。

  2.逻辑—数学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运用启发式的发问方式,注意发问策略;(2)演绎推理教学,即运用从一般到特殊性的方法来指导教学,使教学内容清晰明了;(3)归纳推理教学,即运用从特殊性到一般的方法来指导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启发式教学:通过暗示法,情境法,比较法,研讨法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

  3.视觉空间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建立视觉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视觉化教具,进行中国文化手工作品展示,定期改变学生座位;(2)绘画式呈现教学内容:利用流程图、视觉化大纲和视觉图表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4)善于运用颜色和形状变化,突出重点。

  4.身体运动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语音教学:运用手势进行四声教学;(2)词汇教学:通过使用动作来解释动词,进行 “比手画脚”猜词游戏;(3)语法教学:通过动作法和表演法来展示语法;(4)课文教学:排演课本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给课堂增添活力;(5)设计富有效率的教师动作指令;(6)课间时间可使用快速打气法,帮助学生提神醒脑。

  5.音乐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建立音乐性环境课堂,如在课前播放中文歌曲等;(2)组织华语歌唱比赛,激发学习华语的兴趣和动机;(3)在班级组织中文乐队,在全校春节晚会上表演;(4)将音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音乐渲染或画面展示等手段,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意境。

  6.人际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建立一个积极的班级环境:制定科学的班规,加强师生合作,设计全班参与,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活动等;(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3)竞赛与游戏:通过中文竞赛和游戏,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同学相互了解;(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培养更广阔的人际技能。

  7.内省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充分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华语水平,到讲台上分享自我;(2)设计成绩自身表:和试卷一起发给学生,让其自我总结,并为下次考试订立目标;(3) 善于自我反思:在教授学生课程的重难点之后,给学生时间消化,并分享所学;(4)定期教师约谈:询问学生学习情况,并可对教学提出建议。

  8.自然观察者智能

  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建立自然观察者的学习环境:如在讲台上放一小盆植物,用室内植物装饰窗台,在墙壁上贴上体现大自然的图片等;(2)进行户外教学: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教学,在户外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十个新的华语词汇,和至少三位以上的同学用华语交流,并写一篇华语的游记。(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虚拟的自然环境。

  (三)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学生对华语学习的兴趣、自信心以及喜爱程度发生变化

  为了知道多元智能指导下华语综合课教学的学习效果,笔者特别设计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华语综合课问卷调查表。经过分析,学生对华语学习的兴趣变化如下:

  表2 学生学习华语兴趣变化表

  从上表得知,全班有55%的学生因为多元智能指导下的教学法而对华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所以在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方面,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除了对华语学习的兴趣有明显的变化外,学习华语的自信心也有一定变化。

  表3 学生学习华语信心变化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后,对华语学习信心明显增加的学生人数16人,占班级总人数的40%。对华语学习信心有所增加的学生人数18人,占班级总人数的45%,没有学生对华语学习信心减少。可见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华语教学模式增强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华语的自信心。

  另外,多元智能指导的华语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对于是否喜欢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华语教学模式,有45%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45%的学生选择“喜欢”。

  2.学生的成绩变化

  学生华语科总成绩由平时的作业成绩、口试成绩、小测分数、单元测验组成,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学生三个阶段的华语科总成绩的平均分数,平时的作业成绩、口试成绩、小测分数以及单元测验的平均分数进行分析。因为这些成绩可以近似认为服从正态分布,而且该数据集的样本是配对的,因此可以用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以下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不难看出,华语科第三阶段学生的测验平均分,小考平均分,作业平均分,口试平均分与第二阶段相比都有所提高,而第二阶段华语科总分平均成绩比第一阶段降低了2.33分,第三阶段华语科总分平均成绩比第二阶段提高了5.36分。可见学生三个阶段成绩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且第三阶段比第一阶段还提高了3.03分。

  表4 成对样本统计量表

  上表中对2显示第三阶段华语科总分平均的标准差相对第二阶段有所减少,这说明学生成绩的波动减少,学生个体间的差别变小,成绩更加稳定。

  表5 成对样本检验表

  上表为学生成绩成对样本检验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对5中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华语科小考分数的显著性(Sig)大于0.05,因此这两个数据没有太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小考考试内容为听写生词,组词并造句。小考难度相对较低,学生的分数不会有太大差别。而其他对检验的显著性(Sig)小于0.05,这说明其他对数据都具有显著差异,从表3-4可知,差异是第三阶段分数显著提高。

  在菲律宾,10月份就开始准备庆祝圣诞节,所以学生大多会将时间花在筹备圣诞活动,进行表演彩排上面,对华文学习更加不重视,因此按照往年统计,学生在第三阶段的成绩和第二阶段相比,常发生成绩倒退的情况。而从教学实验的数据来看,学生在第三阶段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考虑到学生前两个阶段成绩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学生第二阶段的成绩和第一阶段相比是下降的,而第三阶段成绩高于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这说明笔者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和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3.教学实验的局限性

  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使用多元智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时间有限。此外,原先在实验设计时设置了对照组,但是后来发现中四两个班级程度相差较大,无法进行比较,所以只能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使用不同教学方法。虽然笔者在实验中努力避免了主试效应,主被试的相互作用等干扰变量,但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消除这些干扰变量。 海外教育六十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