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外教育六十年

一、华文教育的现状

海外教育六十年 郑通涛主编 7617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郑通涛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 厦门 361102)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大力发展华文教育,进一步增强华侨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华语华文和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推广,已成为广大华侨华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把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本文论述了华文教育的现状,进而阐述了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华文教育;汉语;文化传播

  一、华文教育的现状

  华人移居海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国务院侨办2014年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有5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重要特色和支撑。全世界凡有华侨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不同形式、层次的华文教育。

  各国华侨华人在居住国开展华文教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既与居住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政策有关,又与华侨华人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大环境有关,特别还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密切相关,由此决定了世界各国华文教育的发展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东南亚地区约有3000多万华人,是海外华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也是东南亚各国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力量。东南亚华人不但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绵延不断地对下一代实施华文教育,以此作为提升华人生存发展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维系与祖籍国深厚情谊的纽带和桥梁,进而对促进和推动居住国与中国的友好交流关系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东南亚华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东南亚华侨华人一代又一代都有兴教办学的优良传统,从而使得东南亚一些国家拥有较为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和中华文化环境。这也是为何东南亚华文教育曾面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仍保持着顽强生命力的重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世界进入冷战期后,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遭到压制,在居住国政府单元化政策的主导下以及将华侨华人开展本民族语言文化教育视同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偏见,致使东南亚华文教育一直以来受到种种的限制、摧残乃至最后取缔。从东南亚华文教育兴衰起伏中折射出的是各国政治局势的变迁与全面同化华人政策的实施。华语华文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促使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从逐渐放松限制到公开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为当地华文教育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大力发展华文教育,进一步增强华侨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华语华文和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推广,已成为广大华侨华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也使得华文教育日益被视为华侨华人的“留根工程”和提高民族素质、参与时代竞争的“海外希望工程”。

  胡锦涛曾指出:“无论是从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考虑,还是从我们骨肉同胞的亲情考虑,支持海外华人社会开展华文教育,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世界范围的“汉语热”既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难题,积极支持与推进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是华文教育具有深远意义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既保留着历史维系的一面,又呈现出现实革新的一面,体现出了如下的一些主要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华文教育的教学对象不断扩大

  虽然华文教育对象的主体仍是华人下一代,但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子女也纷纷进入华校接受华文教育。如马来西亚,目前在全马各华小就读的就有7万多名非华裔学生。全国开办华文班的“国中”有800多所,学生近24万人,其中就有许多非华裔学生修读华文课程。世界各地华文学校也都有一定比例的其他族裔的学生。

  随着华文教育的教学对象不断扩大,也改变了人们以往仅仅将华文教育作为华人的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以及只有华人才学华语的传统观念,而赋予其更广泛的汉语教学意义,即华文华语是全球化时代和多元文化社会一门有用的语言,从而也丰富了华文教育的内涵。

  (二)华文教育日益走向本土化

  各国华文教育遵循所在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加强了与所在国主流教育的沟通交流,并成为当地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华文教育的功能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即华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华侨华人传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而且还肩负着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多元文化社会需求的双语或多语人才的任务。华文教育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服务建设当地社会的所在国公民的目标,越来越成为海外华人社会和华教界的共识。当代海外华文教育更多表现为华人居住国国民教育体系下的外语教学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族文化教育。

  (三)华文教育逐步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方向发展

  面对华语实际上已成为东南亚华裔子弟第二语言的现实,华文教育普遍开始采纳和接受第二语言教学法,并逐步向世界汉语教学的轨道靠拢。各国华文教育与当地主流教育作为外语的汉语教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融合日益受到重视和提倡,营造了发展华语文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促进了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华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层次的多样化

  为了适应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华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层次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逐步从以往的一般补习、培训教育向正规的国民教育和学历教育发展,从以在当地学习为主的单轨教育向与前往中国留学或培训进修相结合的多轨教育发展,从以课堂教授为主的单一形式向与函授、网络远程教育或自学考试等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发展等等。

  各国的华文教育还针对社会上各行业对学习汉语华文的不同需求,举办了诸如商务、旅游、酒店餐饮、文秘、师资培训、考试辅导等各种实用性的短期汉语速成补习班,从而也使得华文教育能更好、更直接地服务于所在国社会。

  (五)对华文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探索日益受到重视

  各国华文教育界为了进一步推动华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强了对华文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交流。从全国性的到跨国的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汉语教师和华文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联系、研讨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各国华文教育工作者还踊跃参加本地区以及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地举办的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与世界各地同行的研讨交流,扩大了华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视野,从而促使海外华文教育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六)各国华文媒体与华文教育的互动作用

  各国的华文媒体在推广华语华文和传播中华文化,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体化教育体系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国家大都有多家本地的华文报刊,有的国家还有华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华文教育界已普遍意识到充分利用各种华文媒体所提供的语言文化氛围,对华文教育的教学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诚如马来西亚华文教师总会主席王超群用“唇齿”一词来形容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的密切关系。他指出,“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应紧密配合,携手合作,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屹立不倒。” 海外华文媒体作为华人社会内部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多年来一直肩负着推广华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据国际媒体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每天阅读华文报纸的人数有117万人,每天观看华语电视节目的人数则达197万人以上。由此足见华文媒体与华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东南亚各国的华文媒体均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同华教界一起,共同为推动所在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两家华文报,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华文教育举办大型的社会募捐筹款活动, 迄今累计为华校筹募了数以亿元的办学基金。同时,他们还经常与华教机构联合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华校学生的中文演讲、写作竞赛活动,赠送中文报刊供华校学生作课外辅导读物等等。面对华族被同化,价值观日益西化而造成的个人价值观膨胀,传统的家庭观念日益淡化,社会伦理道德与中华传统背道而驰的态势,东南亚华文报人看到了华族西化的严重后果,深刻意识到华文报纸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开辟了许多文艺、文化专栏、副刊,向华族推介中华文化。如新加坡《联合早报》、《联合晚报》的“根”文艺专版,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的“艺海”文艺版,泰国《新中原报》的《艺术快拍》、《集萃》、《神州新姿彩》,菲律宾《世界日报》的“寻根”版,印尼《呼声》、《千岛日报》的学习汉语专栏等,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华文化色彩,折射出东南亚华人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影子,但是又反映出它经历数百年的文化变迁,与泰族、马来民族、印度族等本土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融合演绎过程与特色。华文报纸副刊发表的生活絮语、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反映了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现实,其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又表现出东南亚华人文化鲜明的主体性和独特性。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体现在精神上和心理构成上,反映了东南亚华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成为华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存在的基础。从这一方面说,华文报纸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是联系各国华人的精神和纽带。

  海外华文媒体还积极为崛起的中国以及本国开展华文教育的各种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海外华文媒体业界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为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海外华文媒体也有责任、有义务为和平崛起的中国发出自己族群的声音。鉴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时遭到处于强势的西方媒体的质疑和歪曲,致使中国的国际形象蒙受种种无端的猜疑和误解,因此海外华文媒体应客观、全面、准确地向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理性的中国,这是海外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海外华文媒体架构起了海外与中国沟通的信息桥梁,提供了所在地传统主流媒体之外的中国声音。这一方面也丰富了当地华埠新闻的内容,增加了媒体新闻的可接受性,扩大了受众者群;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华裔族群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华文教育也是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华校学生是华文媒体潜在的受众者,无疑也会给各种华文媒体的营销发行带来经济效益;从华校的角度看,华文媒体对受众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激发了当地的华族子弟学习华文和中华文化的热情。例如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多年来与华文学校携手合作,努力促进当地华语文水平的提升,并悉心栽培了一批本土华文文学人才,从而使马来西亚跃而成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重镇”,并被公认为全球非华语文为主流的地区中华语文水平最高的国家。由此可见,海外华文媒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一支重要的、独具魅力的华文力量。

  “汉语热”也造就了一批通晓汉语的非华人群体,他们也将成为各国华文媒体潜在的“非母语”受众者。这类群体的出现,向海外华文媒体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它们不但服务于华人受众,还要兼顾非华人受众的需求。华文媒体无疑还担负起推广汉语华文、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的重任。为此海外华文传媒还应当在读者定位、内容、语言文字、资源利用、经营规模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是华文媒体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华文媒体和华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和依存关系,使得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教育有机地连接起来,更好地促进了华文教育的开展。

  (七)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的汇合

  为顺应世界上出现的学习中文的热潮,以向世界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纷纷在世界各国设立。

  设于各国的“孔子学院”通过在当地开展与汉语华文教学相关的各项活动,成为各国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平台,更好地利用汉语母语国中国的师资和其他各种汉语教学资源,零距离地推动和引导所在国的汉语华文教学,为包括华裔在内的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更为方便的学习汉语华文的条件。世界各国的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的汇合,共同营造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社会氛围,华文教育从华校课堂走向民间和社会,逐步融入主流社会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从而也更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

  (八)华文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各国华文教育不仅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且在教学手段上也力求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接受汉语信息和开展教学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不但可以部分解决汉语学习者语言环境的缺失问题,而且还有利于整合世界各地华文教育和汉语教学的资源,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的联系方式,也正在改变华文教育的传统方式。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华文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华文电视、华文电子媒介不断涌现,不仅更加方便华文的学习,也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对华文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华文的推广和传播。

  总之,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华文教育的实施和汉语的国际推广,逐渐获得各国政府的认可、鼓励和支持,也获得包括广大华侨华人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接纳及推广应用,并在所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汉语国际推广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向世界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汉语国际推广的前提是海外社会尤其是华人社会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有着迫切的需求。同时,海外华人社会又是推动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进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海外华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和开展华文教育是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的汇合,共同营造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社会氛围,拓展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空间。鉴于海外华文教育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其悠久的历史、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使得华文教育无疑是汉语国际推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华文教育应积极增进与主流社会汉语教育的交流融合,拓展自身生存发展空间,努力寻求自我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才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尤其需要我们以华文教育推广和文化传播为载体,向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汉语和中华优秀文化,通过跨文化交流与对话,努力消除一些国家和民众对我们的担忧和忧虑,更好营造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期的海外华文教育更加任重而道远。

  世界各国的华文教育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各自的国情、语言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师资状况、教学对象、教材教法以及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与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在华文教育推广过程中又表现出某些不同的特点。因而,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既要在宏观上把握世界华文教育的总体发展态势,又要针对不同国家的各自特点与实际需求而有所区别,才能使华文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本土化。 海外教育六十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