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
华人移民社群虽然主观上有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强烈愿望,但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海外华裔不能不受到来自主流社会的深刻影响,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夹击之下,保留民族语言文化传统殊为不易。尤其是对土生土长的华裔新生代来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当地同化,对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的淡漠也就在所难免。其后果一方面是占华裔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的新生华裔一代渐渐游离出华文教育;另一方面,即使是走进华文学校的那一部分人,不少人也只是抱着“华文只是一门外语”的态度来学习。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必然动摇华文教育的根基。
虽然华裔新生代基于血缘的原因,较容易于对华文和中华文化产生本能的心理认同,但是这种朴素的认同并不足以构成学习华文的根本动力。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加上华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许多人学习华文的动机仅出自于对父母要求的“被动遵从”。因此,如何培养华裔下一代的民族意识,完整他们的精神寄托与身份认同,激发他们学习华文和中华文化的动机和兴趣,是华文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困境或危机,还表现在与当前汉语国际推广日益强劲的势头和充裕的资源配置相比,华文教育未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相形见绌。
2011年8月15日华侨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的首部《华侨华人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世界“汉语热”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冲击着海外华文教育的诸多领域,甚至导致华文教育陷入新的困境。这些新的困局包括:汉语国际推广与海外华文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了海外华文教育的资源严重缺失;世界“汉语热”的工具性动因导致了华文教育日益实用化和扁平化,导致华文教育人才及生源的流失,最终引发中华文化教育的缺失;海外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和华文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不利于“中国形象”的树立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等。蓝皮书分析说,海外华文教育本身也存在华文教材缺乏、师资力量匮乏、华校办学条件不良、生源流失等问题,而且华文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华文教学方法、方式也有待改进。 海外华文教育如何走出当前面临的这种困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此,《华侨华人蓝皮书》建议,在汉语推广的同时,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力度,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使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在资金、师资、教材等方面得到充足的支持和保证;厘清“汉语国际推广”与“华文教育”的关系,明确作为工具需要的汉语推广与作为价值性需要的华文教育的区别;利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群体的学术资源,构建适合于新形势下汉语推广和华文教育需要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知识系统和标准。
我们认为,新时期华文教育的理念、定位和价值取向,应适应当代多元文化社会的实际需求,作为以传承民族语言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华文教育,也应积极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才能更好得到所在国政府和各族裔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办学宗旨不能局限在华族本族群的范围,而应该把眼光更多转向所在国的社会现实,即华文教育不仅应为华人社会服务,也应为所在国社会服务。华文教育的目标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懂华文、说华语,了解中华文化,而应更多关注受教育者个人今后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海外华文教育应将所在国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社会需求跟华文教育的价值取向联系在一起,把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宗旨、满足交流沟通的需求、立足并服务于当地社会的愿望等摄入华文教育的价值范畴。这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性选择,也是当代华文教育开放自我,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受到重视和普遍接受的前提。
我们认为,需要厘清“汉语国际推广”与“华文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虽然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在目标宗旨及主要教育对象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又是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的,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是为了把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而且,汉语国际推广的前提是海外社会尤其是华人社会对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有着迫切的需求。同时,海外华人社会又是推动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进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现代化上的成功,使海外华人族群产生了新的自信,大大激发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使得所在国其他民族对华族所传承的中华文化刮目相待。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海外华人族群自然而然地会寻求建立一个华族的现代文化的身份与认同,各国非华裔族群也将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潜在价值,这将成为推进华文教育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对海外华族来说,华文教育负载着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的功能,与一般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有一定的区别。在汉语国际推广和海外孔子学院建设蓬勃发展背景下,在重视主流社会汉语推广的同时,如何更加关注扶植华人社会的华文教育,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使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在资金、师资、教材等方面得到充足的支持和保证。目前分布在世界134个国家(地区)的约1500所孔子学院和课堂,基本上都是设立于主流社会的大中小学,是否可考虑借助海外华人社团和华文学校的力量,也在各国华人社会中建立若干类似“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的“华文学院”或“华文课堂”,并在教学、师资、教材以及建设经费等资源配置上给予重点扶植,使之成为在华文教育推广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机构。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