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田公会的历史:作为文化空间
以田公信仰为核心的行业信仰,在上杭县大金村水竹洋甚至发展为以行会为活动群体的独特信仰民俗。这就是当地著名的“田公会”。
水竹洋是大金村的一个自然村,仅有三十余户,共一百三十多人口,全为梁氏族人。自梁氏七世祖之后,村人世代从事木偶戏者甚多。至民国初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共有傀儡戏班12个,其中高腔班5个,乱弹腔7个,以当时户数大约十五六户来看,几乎家家都有戏班,堪称傀儡戏之村。其中如梁氏家族所成立的“龙凤堂”更是当地的龙头戏班,远近闻名,出现了不少享誉一时的傀儡师。由于傀儡戏传入时间早,这里还被不少人认为是上杭县乃至邻县傀儡戏的发祥地,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杭的傀儡戏发展很快,各地班社剧增,相互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腔班与乱弹班之间、各班社之间乃至艺人之间都产生了一些矛盾,如互挖师傅、抢接戏路等。当时各班的班主每年田公生日时都赶到水竹洋田公堂拜祭田公元帅。在此情况下,梁氏家族的十七代传师梁攀秀(法号法魁)以东道主的身份发起倡议,呼吁建立傀儡行会组织,用于协调班社及艺人之间的矛盾,处理本行业的相关问题。他的倡议得到各地傀儡班的响应。众人商议之后就以六月二十四日田公生日为会期,建立了“田公会”这一行会组织。其时,本村的梁姓族人就慷慨捐出三担谷的田产,交由临近的扶福村人耕种,田产所得作为每年田公会祭祀、聚会等活动的费用,以及修缮田公堂等的开支。田公会与上杭乃至闽西当地的各种神诞庙会,如观音会、夫人会、华光会等,在名义上一样,但是其内涵增添了行会的性质,既是庙会又是行会组织。
田公会的成员称“掌事”,由水竹洋梁姓和附近乡村影响较大的李姓、温姓、赖姓、曾姓等傀儡班班主组成,起初有七位,清末时扩大为二十四位,都是上杭县各班班主和有名望的师傅。每年以拈阄方式从掌事中选出一人为本年的轮值掌事(会首),主持会期事务,并负责费用之大部分。其他掌事也要共同承担一部分费用及相关事宜。在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除了这些掌事,前来参加活动的人还有各地傀儡艺人(甚至也有戏曲艺人)和烧香还愿的当地民众。
田公会的活动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祭拜田公;二是艺人聚会,包括聚餐、议事、制订或完善行规等。祭拜田公的仪式活动是重点,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安坛请神、演剧酬神和送神等。安坛请神在六月二十三日晚就要举行,担当请神师傅的傀儡艺人张挂神榜,摆上供品,安设神坛,上香后念“请神词”,恭请田公元帅及三教诸神、地方土地等前来共享祭祀,赐福众人。请神完毕要割雄鸡,请神师傅口念“田公咒”或“王母咒”等咒语,以雄鸡血洒神坛四周及黄表纸上。当地人认为雄鸡血能驱除邪祟,净化神坛,又有血食一方之意。请神仪式之后,由于这个空间已得到净化,诸神庇佑,第二天各傀儡班就可以开始演剧,否则众人不敢开演。二十四日一早,就有当地民众和各地傀儡艺人带上茶酒香纸、供品等,陆续前往田公堂祭拜。有的艺人还带上傀儡戏担前来酬神演剧。献演的傀儡班有的是当年新成立的班社,要先在田公会上公演一场,之后才能开始演出;有的是常年演出的老戏班,为答谢神恩并祈求来年更有获利而演。酬神演剧多由艺人自发前来。届时,水竹洋不再是偏僻的小山村,而是一个充满着行业信仰传统与艺术氛围的独特空间。演剧之后,当天晚上十二点之前要举行最后的仪式——送神。送神是将请来的各路神祗和孤魂野鬼送走,以免留下不祥危害村人。仪式时同样要在请神所安设的神坛前上香祭拜,然后傀儡师将米饭等供品以及涂抹上雄鸡血的黄表纸等带上,走到本村路边水尾之处洒倒米饭、焚烧黄表纸等,如同施孤一样,将孤魂野鬼打发走。与请神不同的是,此时傀儡师所念的是“送神词”。由于请神、送神仪式涉及了法事科仪,主持仪式的傀儡师要求是具有道法传承的艺人,并非所有艺人都能担此重任。
除这些祭祀仪式之外,田公会的另一活动就是聚会。六月二十四日中午在水竹洋的会员家中,艺人一起聚餐,所有前来祭拜的艺人都可参加,由当年的轮值掌事(会首)召集。聚餐之后,会首重申会规,众人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商讨、解决,或制定新规。聚会之后,部分艺人当天就返回,有的第二天才离开。
制定和完善行业规则是田公会作为行会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据老艺人回忆,相关的会规内容很多,譬如:确立六月二十四日为田公生日,各班须派班主参加田公会活动,要自带香烛等到田公堂祭拜;各班要维护本行业的权益;不能互挖墙脚或拆台;傀儡师搭班后不能串班,须等年终散班后方能换班;不得串接其他班社的戏路;逢对台演剧时,若高腔班与乱弹班对台,须让高腔班先开锣,傀儡班与地方戏(人戏)戏班对台时,傀儡班先开锣,鼓手班与傀儡班对台则鼓手(唢呐)先吹,又若高腔班之间或乱弹班之间对台,则先接戏者先开锣。另外,田公会还规定,各傀儡班社之间的冲突由田公会调解。所有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会规,如若违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由田公会责罚其在次年的田公会时出资做东,并向受损一方赔偿经济损失及鸣炮致歉。
总之,田公会既是神诞日的庙会,又是傀儡行会组织。在傀儡艺术高度发达的福建和台湾,类似的行会组织却并不多见。水竹洋之所以形成了田公会这样的特殊社会,笔者以为是由一些因缘促成的。首先是水竹洋的傀儡戏艺术发达。如前所述,水竹洋乃至整个大金村是上杭傀儡艺术的中心和发祥地,傀儡艺术传承已久,水竹洋全村几乎家家以此为业,梁氏等傀儡世家更在业界具有较大的声望和号召力。另外,这里很早就建立了田公元帅的专祀之庙,吸引许多艺人前来祭拜。以田公元帅和田公堂为号召,这个傀儡戏村落就逐渐形成了行业信仰与傀儡艺术集中的地方,行会的出现也成为可能。
自清中叶形成以来,水竹洋田公会一直保持着每年一次的周期性活动,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因战火等原因而停止。它的形成是闽西傀儡戏蓬勃发展的结果,其存在亦反过来推动着闽西傀儡戏行业的发展。它已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非物质文化空间,其中交织着对行业神的信仰习俗及其行业活动、当地宗教文化等,它既是傀儡艺人的信仰空间,同时也是当地普通民众的信仰空间。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一文化空间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