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行业信仰与非遗保护的民间策略
——闽西傀儡戏“田公会”的历史与现状
张冬菜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 厦门 361102)
摘 要:文章考察了闽西傀儡戏行业信仰活动及其行业组织的结合体——田公会,勾勒这一别具特色的行会组织所产生的信仰背景及历史,并结合其现状与闽西当地保护傀儡戏艺术的各种举措,进一步探讨传统的行业信仰在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供开发之处。文章认为这是非遗保护的一种民间策略。
关键词:行业信仰; 田公会; 保护; 民间策略
在我国民间,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以行业神信仰为核心的行业信仰。行业信仰以行业神信仰及祭祀、行会组织及其行规习俗为主要内容,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现象,曾对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起到促进、规范等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致力于保护各地传统文化、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然涉及相关的信仰问题。如何对待传统的行业信仰?行业信仰对本行业的发展曾经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否继续发挥?如何来挖掘和利用这些功能?本文拟以闽西傀儡戏的行业信仰活动“田公会”为个案,探讨相关的问题。
一、闽西傀儡戏的行业信仰
在我国各地的民间戏剧中,人们所信奉的行业神并不完全相同。在多数地区,尤其是北方,各剧种主要以老郎神为保护神。而在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浙江等南方地区,广被尊奉的戏神则是田公元帅。特别是福建,几乎各地方剧种都以其为行业神。田公元帅是民间艺人对田公的尊称,或称田相公、田公师父、田都元帅、田元帅等。福建境内属于南戏系统的莆仙戏、梨园戏等古老剧种,以及各傀儡戏流派都以田公为戏神。
闽西傀儡戏是蔚为大观的福建傀儡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即福建西部地区,现为龙岩市所属,下辖龙岩市区(新罗区)、漳平市以及上杭、长汀、武平、连城、永定五县,是著名的客家聚居地区,通行客家方言。闽西傀儡戏与闽西汉剧、闽西山歌戏并称为闽西三大剧种。它在明清间已极为盛行,并流播到周边客家地区,乃至影响到广东、台湾等地。建国初期,闽西傀儡戏又以《大名府》等剧享誉一时。绵延至今,傀儡班数量、演出已大量减少,但仍有部分傀儡班在活动,多演还愿戏。闽西傀儡戏的流派主要有二:一是高腔傀儡戏,在清中叶前极为流行。它是福建傀儡戏中保留弋阳腔声腔系统的流派之一;二是乱弹傀儡戏,清中叶以后高腔渐衰,乱弹腔(当地称“外江戏”)盛行,很多傀儡班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都改弦易调,转唱皮簧。当地至今仍以乱弹班居多。高腔班和乱弹班不仅在声腔音乐上不同,在班社结构、传承、线规等方面也差异较大。譬如,高腔傀儡的前台师傅一人负责所有唱念兼操纵,早期一二人即可成班,后期扩展为三四人一班。而乱弹傀儡多人分行当唱念和操纵,则须六七人才可演出。不过两个流派并非泾渭分明,绝大多数乱弹班的班底都源自高腔傀儡班,可以说是从高腔傀儡中生发而来。
闽西傀儡戏信奉的戏神亦是田公。有资料表明,明代以来田公已是高腔傀儡戏的戏神。在被外界公认为闽西客家木偶戏发祥地的上杭县白砂镇大金村水竹洋,世代从事傀儡戏演出的梁姓艺人的《梁氏族谱》中,明确记载:
七世祖:缘春公,(配)阙氏,生一子,考妣合葬社对面屋对门岭,从浙地带来田公;八世祖:时富公,(配)曾氏,生一子,考妣合葬背头窝里,弄魁儡;九世祖:字盛鱼,妻温氏,生一子,考妣葬石+坐碓垄,作魁儡,编曲;十世祖:廷兰公,(妻)李氏,生一子,考妣合葬油房对面,作魁儡。
梁氏七世祖“从浙地带来田公”,说明从傀儡戏传入之初就奉田公为戏神,其时间据梁氏后人推算,大约在明初1397年。梁氏后代均以此为业,迄今已传至23代,成为当地传习傀儡戏历史最悠久的家族之一。而随着当地傀儡戏的发展,田公信仰也不断发展和深化。
作为行业神,田公受到当地各傀儡班的普遍供奉。主要体现在各种祭祀活动。当地对田公戏神的祭祀,形式主要有:一、建庙进行庙祭。在上举的水竹洋,傀儡戏传入之后村人就在本村建了一座田公堂(又称“田公庙”),专门用于祭祀。除了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农历)田公生日要祭拜之外,平时村人亦常往供奉,年终也多有酬神活动。在武平县万安乡有一座徐姓公馆(公堂)也供奉田公元帅,田公生日时万安一带的艺人都要前去拜祭,并为田公元帅换新盔,平时香火也很盛。这种为戏神建庙立堂的行为在福建乃至全国各地都较常见。在福建民间,以田公元帅为供奉神的元帅庙(或称“相公庙”)就约有千座,其中著名的有莆田瑞云祖庙、福州元帅庙和南平田公庙等;二、有些傀儡艺人在家设立田公元帅的神位进行祭祀,此所谓家祭。神位所供的是木像或铜像,有的仅是香火神位,也有绘画于纸上或绢布上的神像。福建的傀儡戏与宗教关系十分密切,傀儡戏演出常与宗教仪式融合,如泉州傀儡戏剧目《目连救母》的超度法事。在闽西,高腔傀儡戏与道教闾山派关系尤为密切。很多傀儡艺人除了学艺之外还要修学道法科仪,既是艺人又是道师。有的艺人便在家安设田公元帅和教派众神的神位,日常焚香祭拜。这种家坛具有家族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傀儡世家的标志;三、随班进行祭祀,主要与傀儡戏班的相关活动有关,如开班演出、收徒、谢师等,都在戏班内祭祀田公。这与全国各地的戏神崇拜大体相同。
从当地傀儡戏的开台仪式能感受到行业信仰的显性存在。傀儡戏班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在正式演出之前必须先演《田公开台》,或称《田公踏台》、《田公扫台》、《跳田公》。这一仪式剧的作用在于净化场所,驱除邪煞,如果没有先演此剧戏班不能演出别的剧目。田公开台仪式中出场的角色仅有田公,由特定的丑角扮演。这个丑角“头上用红布扎一独角,象征神性,袒胸露腹,挂肚兜一个,身穿蓝衫或青衫,跣足。口、眼能动,是演以田公为主的专用性木偶”。他手拿犀角,作吹犀角和其他各种舞蹈动作,并唱念一些固定的开台词。较为简短的开台词如:“傀儡出在汉高王,木刻雕来粉线装。我今奉了汉王旨,赐我金牌走外乡。四柱架莲台,弟子诚心斋,敲动鼓板响,请得众师来。”在上杭县,开台时间有上午、下午和晚上,不同的开台时间仪式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开台词和开场锣鼓曲调的不同。比如上午的开台词为:
(白)早领三敕令,陈平解白登;万民皆施礼,诸佛降莲台。
(唱)一声锣鼓请神明,家堂先师莫着惊,三伯公公中坛坐,请下龙神作证明。香烟渺渺透云霞,拜请杭州铁板桥,铁板桥头请师傅,腾云降露下云霄。一炷清香,拜请杭州田大王,盖保信主一家无灾难;转保弟子声响亮。奉献坛前酒和浆,神花烛火成双对,化灾祈福降吉祥。
除上午的首次开台一定要出现田公之外,其他时间的开台可以仅在幕后唱念而不需要将田公木偶拿到舞台上表演,但这时需要在舞台上摆上某位神祇来镇台。不管在哪个时间,除非特别的剧目和法事要求以华光、陈靖姑夫人等特定的神灵镇台之外,一般也都用田公元帅来镇台。
一些班规习俗也与田公信仰有关。在当地,傀儡戏班对木偶头、面壳等物件的放置有严格的次序和规定。每个戏班都有一二个造型独特的田公木偶,因为是戏神,田公的偶头只能放在戏箱的最上层,而绝不能放在底层。据说即使放到最底层,田公也会自动翻身上来。另外,戏班中还有一种被称为“田公舌”的物件。这是打小锣用的小竹板,因形状如人的舌头,艺人把它尊为“田公舌”。任何人不能拿它来搅动火笼(闽西人取暖用的一种器具)等物,如果田公舌碰到火或者炭灰,演员就会因不敬戏神而遭受“哑音”(破嗓)的惩罚。
特别要指出的是,田公已经超越了戏神的神性范畴,融入当地信奉的民间宗教之众神系统中。不仅从事傀儡戏行业、戏剧行业的艺人敬奉他,就连当地的民众也将其视为神灵加以供奉,常往庙中上香祷祝、问卜吉凶、许愿还愿。这点我们从水竹洋田公堂受到村人的祭拜就可得知,下文还将述及。另举傀儡戏艺人所使用的神图为例。所谓神图,又称神榜、神轴。闽西高腔傀儡戏与当地夫人教关系紧密,傀儡戏演出多与科仪法事有关。在这种演出中,傀儡师要在戏棚之侧设立神坛,坛中悬挂一幅绘有田公戏神和道教闾山派法神及三教其他诸神的神图。艺人称之为“三教神榜”。神图上所绘的神祇来自三教和当地信仰的地方神,一般为六层或十一层,最高层为第一层,多绘玉皇、如来等,田公元帅通常绘在最底层。上杭县白砂镇洋背村飞凤堂傀儡班曾有一幅祖传的神图,相传为明末清初之物,轴长164cm,宽44cm,共十一层,彩绘55位神祇。以玉皇、如来、太上和日月为第一层,中间依序绘观音、圣母、华光、临水三夫人等,最后一层是田公元帅、金花小姐、三伯公公等。田公元帅是袍带束革怀抱如意的坐像。像这样的神榜,在高腔傀儡班中常可见到。
田公信仰在闽西傀儡戏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傀儡戏的发展过程中,它又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交织一起,使田公元帅又融入了地方信仰,兼具行业神与地方神的双重属性。这使得田公信仰既能在开台仪式、班规行约中体现作用,又在各种科仪法事中发挥影响。这是闽西傀儡戏行业信仰的重要特征。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