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论语》“仁爱”含义考释
常大群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 厦门 361102)
摘 要:本文整理了《论语》中的所有出现“仁”的句子,按照仁是什么、如何做到仁爱、仁爱者的品质、仁爱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归类整理,并阐述了它的内容和现代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仁爱
“仁”这个字出现在《论语》(现代通行本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论语译注》)中有109处,散见在59个小节当中,是《论语》最重要的概念。本文从“仁”的含义、如何做到仁爱、仁爱者的品质、仁爱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一简要考释。
一、“仁”是什么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颜渊篇第十二)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2,颜渊篇第十二)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雍也篇第六)
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2.1,颜渊篇第十二)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3.19,子路篇第十三)
《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仁就是爱,要爱自己,也能够爱所有的人就是仁,所谓“泛爱众而亲仁”。这就是“仁”字的基本含义。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说自己在七十岁的时候“从心所欲”,就是意识里意念一发就是仁爱、符合仁爱的“规矩”,这是孔子成为圣人的标志。这是一种大善德的至高境界,儒学的人生目标所达到的最高的修养境界就是这个境界。
《论语·颜渊》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在生活中真正能完全做到这点是很难的,几乎没有人能做得到。一般人在部分情况下是能做到的,但是要说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难了。比如你不愿意别人恨你,你就不要恨别人,这就很难,几乎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而要做到一辈子不恨别人,而是始终去爱别人,就达到圣人的境界了。从另一方面来说,《论语·雍也》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始终从爱出发为他人好,为自己好也为他人好,也同样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从为政的角度讲,孔子认为统治者一心为了百姓的利益着想,爱国家、爱人民,这个绝对是仁爱,而且是圣人的作为,就连过去的圣明君主尧舜都还不一定能做好。《论语·雍也》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仁爱是和礼结合来看的,礼的伦理规范是使人达到仁爱的规矩,所以《论语·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按照礼的规范去做,人就可以达到仁爱的境界。礼的作用类似现代伦理的作用,但是它比现代伦理的内容要深入,内容更广、更合理。
《论语·学而》所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里,礼的作用就是“和”,要“和为贵”,而且只是知道了“和”还不行,还要以礼约束才能达到“和”的思想境界。“和”对自身来说就是身心的和谐、精神的中和之性;对人与人的关系来说,就是和谐的关系、和谐的社会。这两个方面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首先是自身的中和之性的培养和形成,然后是与人交往的和谐相处。
对于中和之性,《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发出来是中和的精神状态,情绪发出来,而能控制,能节制,是和的精神状态。《礼记·礼运》说:“圣人所以治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礼在控制人的情绪使之保持中和之性上,在社会伦理的讲信修睦、恭敬辞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修身方面达到了中和之性的身心状态,始终保持中和之性,就达到了孔子对于身心和谐的要求。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保持“庄敬恭顺”的状态,就符合礼的要求了。这就是《礼记·乐记》上说的“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而反过来,这种外在的庄敬恭顺的状态,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的中和之性的培养。自身的中和之性和外在的庄敬恭顺符合仁爱的要求,是仁爱的呈现。所以,孔子说“立于礼”(《论语·泰伯》),使仁爱在礼上得到了确立。
身心的和谐对自身身心生命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这可以说是对自己的爱,爱护自我生命,所以《礼记·礼运》说:“礼义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在社会上讲信修睦、顺人情,对于自身生命则有养生学意义。
仁爱还要求我们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与人交往、做事,包括为国家政府工作,都要有恭敬、谦逊、尽责尽力的精神品质,这也是仁爱的要求。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