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多元智能视野下菲律宾华语教学策略研究
——以马尼拉嘉南中学华语综合课为例
蔡 武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 厦门 361005;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 厦门 361102)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种类,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本文简要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其应用到菲律宾华语课堂上,还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华语教学策略,希望借此提高菲律宾华校学生的华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菲律宾;华语教学策略;实证研究
一、引 言
1899年至今,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经走过117年的漫长历史,曾经历过辉煌和鼎盛。但1976年施行菲化法案后,菲律宾的华文教育逐渐走向低谷。而从20世纪50年代全面繁荣到20世纪末日趋式微的历史进程中,菲律宾华校教育体制僵化、教材教法陈旧、师资匮乏、学生厌学等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章石芳,2004)。菲律宾华人社会也普遍认为,华文教育的困境集中于教师,教材和教学法三大问题。
为了挽回菲律宾华教发展的颓势,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规范华语师资队伍,科学规范地编写华语教材,改进课堂教学等措施(蓝小玲,1999;章石芳,2004;王炯、徐明,2011)。然而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界30年来的应对和努力,并不能根本改变华文教育整体滑坡的现状(张念、张世涛,2012)。朱东芹(2014)指出,在目前华菲融合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拯救华教的努力成效不大,华教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我们认为除了采取措施解决“三教”问题之外,更应该考虑到菲律宾华语教育的特殊性,将目光聚焦在菲律宾华校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策略。
李宇明(2009)提出,海外华语教学,一定会受到海外华语状况的影响。我们要看到菲律宾华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这表现在华校学生既在一定程度上受父辈影响,接受来自华人社会的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又在华菲融合的潮流下,受到菲律宾多元文化以及菲律宾语,英语等因素的干扰,对华人族群的文化认同度逐渐减弱。根据章石芳和卢飞斌(2009)的研究,菲律宾华人的年轻一代,基本认同自己成为菲律宾公民的身份,已高度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不喜欢中文学习,且缺乏中文学习与使用环境,在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普通话和闽南话。因此菲律宾华语教学应了解和适应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正因为菲律宾华语教学的特殊性,我们需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而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指导这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将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设计菲律宾华语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借此提高菲律宾华校学生的华语学习效果。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