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四、泰国华文教育展望
泰国华人在政治上认同泰国,并积极吸收泰国文化,融入当地社会,为泰国华人在泰国的工作生活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泰国华文教育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泰国政府当局认可了泰国华人的政治认同,因此对于华人的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存在更多的是以积极的心态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容许其存在。而泰国华人出于对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认可当前环境下汉语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同时认为语言是华人文化和族群身份的体现与象征,因此对于华文教育事业的解禁复苏和发展不遗余力,并取得巨大的成绩。
海外华人的情感认同在两种情况下会变得尤其强烈:一种是危难之时,当祖籍国处于弱势或者是遭遇外来势力入侵之时,海外华人会由内迸发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另一种则是繁荣之时,当祖籍国处于上升期,盛世昌盛,海外华人以祖籍国为荣,以自己的华人身份为耀,自愿积极投身与祖籍国有关的事务当中。(张颖,2012)目前中国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世界各国都将与中国实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视为抢占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目前的中国处于繁荣之时,海外华人尤其是泰国华人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和海外华族身份的感情越来越强烈,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泰国已经在过去二十年内抢占先机,凭借二十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当地华人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想来,泰国的华文教育将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普及和提高。
参考文献:
[美]Skinner W,许华等译:《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泰]Anan Chantara-opakorn,刘擎译:《泰国民主化:从抗议示威到新宪法》,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943,2012年11月2日。
蔡仁龙:《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发展变化试论》,《南洋问题研究》1986年第4期。
冯子平:《海外春秋》,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傅增有:《泰国华文教育历史与现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
耿红卫:《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八桂侨刊》2010年第4期。
华侨经济年鉴编委会:《华侨经济年鉴》,台湾侨务委员会1994年版。
李 谋:《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潘少红:《二战后泰国华人参政历程及原因分析》,《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3期。
戎抚天:《泰国华人同化问题研究》,《民族与华侨研究所学报》1981年第3期。
王付兵:《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认同的变化》,《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4期。
[澳]王赓武,林金枝译:《东南亚华人认同问题的研究》,《南洋资料译丛》1986年第4期。
王 虎:《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社会化——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对比分析》,《八桂侨刊》2007年第2期。
谢犹荣:《暹罗国志》,出版地不详,南通社1949年版。
许 梅:《泰国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动因分析》,《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6期。
张 颖:《华人社团与华人华侨文化认同探析》,《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赵海立:《政治认同解构:以马来西亚华人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国家汉办驻泰代表处:《志愿·青春·泰国——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必读》(第四版),留中出版社2012年版。
朱敬先:《华侨教育》,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版。
庄国土:《东南亚华人参政的特点和前景》,《当代亚太》2003年第9期。
庄国土:《论东南亚的华族》,《世界民族》2002年第3期。
庄国土:《台湾当局吸引侨生到台升学的措施和特点》,《福建学刊》1992年第5期。
庄国土:《新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的变化(1949-1965)》,《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2期。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