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外教育六十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留学生工作整体水平
詹心丽
(厦门大学,中国 厦门 361102)
一九八八年底在日本广岛大学举行的第二届“高等教育与外国留学生”国际研讨会上,原国家教委国际合作司司长于富增同志介绍了我国派遣留学生的情况。当时我国来华留学生只有几千人,在留学生接受国中排不上名次,尚无资格向国际同行介绍经验。六年之后,我国来华留学生数已达两万多人,翻了好几番。国家教委制定了九五计划期间来华留学生数达三万人的发展目标,但预计21世纪初可达六万人。发展趋势使我国进入世界留学生主要接受国行列成为可能。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国外留学生教育的了解和研究,借鉴其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和规范模式,使我国来华留学生工作朝社会化、法制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已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借鉴的意义和原则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留学教育得到很大发展。目前全世界共有留学生一百多万人,主要留学生接受国美英法德日等国在长期留学生教育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其中不乏失败的教训。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逐渐为国际同行所认同,并已形成一套国际性规范模式。美国的“全美留学生事务委员会”(NAFSA)、英国的“海外学生事务委员会”(UKCOSA)等各国类似的组织为本国留学生政策的制定、留学生事务的宏观调控和研究工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留学教育研究方兴未艾,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拥有当今世界约三分之一(30多万)留学生的美国,在有关留学生问题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文献。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比较教育中心主任阿尔特巴赫等人编著的《留学生问题研究与国际研究——回顾与文献目录》,收录了60至80年代在欧美发表的研究文献2811项,按研究内容分为派遣国与接受国的方针政策、成本收益、招生与入学许可的方针手续、课程设置与教育计划、指导留学生的体制、生活咨询与服务、接触异国文化的问题与活动、语言问题、国际教育交流、特定国家的研究等37个项目,可谓世界留学教育研究概观。为了给世界同行提供探讨与交流留学生教育国际化的机会,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 985年始召开了多届“高等教育与外国留学生”国际研讨会,以及其他同类国际会议进行的世界性交流与研讨,使各国已初步形成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更趋适应与完善。
我国接受国留学生工作起步较迟,但十几年来尤其近两年有很大的发展。这首先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及在全球外交上处于优势,这些都是要求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途径已从由政府接受的单一渠道,发展成为政府接受为主渠道,各高校自主对外招生为多渠道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态势。十多年来,在国家教委关于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经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留管干部、教师的齐心协力,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做法,为保证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的留学生教育一样面临改革。随着国际教育文化交流愈加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从长远的眼光看,与世界接轨、按国际惯例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对21世纪末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从现实需要来说,目前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处于历史上空前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留学生教育工作一样面临新的挑战。努力探索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国际通常做法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新路子势在必行。学习借鉴别国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汲取其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例如,在当前接受自费留学生的过程中,一些院校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随意降低录取标准,扩大办学规模,导致教学管理混乱,学校声誉下降。这方面一些国家教训可为“前车之鉴”。如前些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民间出现的大量以收取外汇营利为目的的语言补习班,所造成的后果令这些国家政府狼狈不堪,不得不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赔偿和取缔。
借鉴国外经验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教育体制与世界上一些主要留学生接受国不同,社会环境、生活水准以及民族、文化都存在差异,所制定的接受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宗旨和目标各有侧重,这些都决定了我国与其他留学生接受国的留学环境不同。一味照搬硬套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继承发扬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那些好的或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将其置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高教体制改革的大潮中进行尝试,才能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国际惯例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新路子。
二、借鉴的内容与做法
国外几十年接受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实践,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这里仅就我国当前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本人在国外进修的感受,谈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积极、稳妥地扩展留学生规模
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是我国外交战略与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需要。目前我国外国留学生数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称的。毫无疑问,我国外国留学生规模必须有一个大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既要积极开拓扩大生源,又要坚持录取标准,保证培养质量,创造最佳留学环境。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不少院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里介绍一些国家的措施做法供参考与借鉴。
英国由1980年起对外国(欧共体成员国除外)留学生实行“全费政策”,大幅度提高留学生学费,导致80年代初期在英留学生数急剧下降(1 979年在英外国留学生为88 000人,1980年骤降为56 000人,1984年最低为42 267人)。为了挽回失策所造成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损失,英国政府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增加生源。如政府拨出巨款设立十种奖学金以吸引海外学生。1990—1991年度政府奖学金金额为一亿四千万英镑,25 000人享受,占当年留学生总数的28%。各院校均在招生部门内设立“国际办公室”,负责收集信息,提供咨询,协助招收留学生。不少院校每年派出教师或管理人员(包括教务副校长)到主要留学生派遣国和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设点办展览,为准备赴英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英国学校传统上是坐等学生们在门口排成长龙申请入学的。在加强宣传、拓宽扩大生源渠道的同时,英国院校更注重自身办学条件的改善以适应新的需要。比如,注意到学位比文凭更受欢迎,许多院校趋于重新组织课程。短期课程的增加和双联课程的设置,均出于对学位申请者经济能力的考虑。一些大学还允许外国留学生通过部分时间学习攻读高级学位。按规定,攻读博士学位若通过全日制学习一般三年,最多五年,若通过部分时间学习,最少五年,最多八年。一些外国留学生第一年注册全日制攻读博士,从第二年起转为部分时间学习。这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边工作,边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继续从事研究。每年需到英国三个月,接受导师的集中指导。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尤受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留学生的欢迎。另外,为使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许多院校为新入学的留学生提供指南课,安排导师。在社会服务方面,就住房而言,学校除提供学生宿舍外,住房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还提供离学校较近、较便宜住房的信息。就医疗而言,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公民一样享受免费医疗。学校设医疗中心,为学生提供免费医疗保健服务。留学生还可在自己所住的地段门诊部注册,享受免费医疗。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1990—1991年度在英留学生数才恢复到1979年的水平(87 000人)。英国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并存,均值得我们借鉴与汲取。
增加奖学金项目一直被认为是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有效措施。日本于1983年制定了21世纪初接受十万名外国留学生的数量目标,十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实现目标的专门措施。其中资助计划方面,除政府奖学金外,地方各团体机构(私人团体、大学、地方当局等)为留学生提供的资助不断增多。在1990年的32 000留学生中,就有9 471名外国留学生获得236项非政府奖学金。我国正进行留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以改变过去政府奖学金的单一性,并设立了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等近十项奖学金,深受欢迎。但从长远看还很不够。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实绩证明了调动社会团体力量,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及其他服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扩大校际交流也是英美等国家增加留学生规模的一个重要途径。去年以来欧共体国家已开始实施“伊拉斯姆斯”(ERASMUS)计划——欧共体成员国高校留学生交流计划。该计划设立欧洲基金,以促进欧共体内各国大学之间互换留学生的合作。目前,数以万计的欧共体国家学生加入这一庞大计划。本人进修的英国西敏斯特大学(Univerity of Westminster)1992—1993年度就有18个项目100多名欧共体学生来自此项交流计划。
(二)观念的转变与社会化管理
案头上摆着两本同名为《INFORMATION FOR INTERNA TIONAL STUDENTS》(《外国留学生须知》)英文小册子,一本是我校印制的,另一本为本人在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进修时得到的。对这两本小册子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发现两校提供给留学生的信息侧重点不同。我校提供了有关入学注册手续、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规定、住宿问题等,特别强调遵守中国的法律和留学生应具有的行为规范,在文字表述上多处使用“should”(应该)的字眼。英方小册子开篇首先详细介绍了在英国生活的各种信息:医疗保险、住房、饮食、交通、旅游度假、银行、邮局、公共图书馆等,其次是学校概况和课程学习,最后介绍英国有关留学生的规定(警察局注册、延长学习期限、假期打工许可申请等)。在附页上列出一些提供咨询和帮助的地址、电话,如法律、宗教、学业、个人情感、事故救急等。从比较中不难看出,英国大学是把让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摆在第一位的;而我们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希望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遵纪守法,顺利完成学业。这里首先有一个认识问题,就是我们在工作中较容易忽略留学生存在跨文化适应的困难,因而无法强烈地意识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种新的适应才是留学生圆满完成学业的前提。其次是观念问题,我们强调管理,英方侧重服务。而实际上,由于我国社会化服务设施尚不健全,使我们的留管干部陷入了大量事务性服务工作中,许多事情不得不包办代替,如为留学生订购车船票等,因而有了留学生“保姆”的称呼,留学生在社会上遇到问题也得留管干部出面与社会有关部门疏通关系才能解决。而英方大学的服务更多的是提供信息咨询和解决问题路径的服务。由于社会化管理服务程度高,留学生一旦获得所需信息,就能够从学校或社会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那里得到帮助和解决。西敏斯特大学校本部仅设一名专职留办官员(名院系均设有由教师兼职的留学生工作人员),但她通过大量信息宣传小册子、召开各种座谈会、定期与各院系留学生见面、提供咨询指导等形式,把900多名外国留学生“管理”得有条不紊,除了个人的素质能力外,留学生工作社会化、法制化是重要因素。这里自然涉及第三个问题,即社会化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是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如许多国家就设有留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国际学生公寓等,同行们已有文章对此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在我国实施的设想,本文不赘述。又如英、美、澳大利亚等国的留学生协作委员会、海外学生友好协会等社会团体,为留学生同社会之间建立联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就当前我国留学生工作来说,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行留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社会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强和法制体系健全的管理模式,即实现管理的社会化已迫在眉睫。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就谈不上留学生数量的更大发展。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事留学生工作的各级干部转变观念,大胆开拓,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帮助留学生完成社会文化观调整与适应的措施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委员会的一份规范准则中提到:“澳大利亚大学应该保证,所有提供给留学生的学习课程、辅助性服务和社会环境都应使他们学成归国时对澳大利亚教育及澳大利亚有个肯定的评价。”可以这么说,尽管提法不同,但几乎所有留学生接受国都制定了类似的宗旨和准则。我国也不例外。
显然,要达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各国纷纷实施各种方案以帮助留学生顺利处理在社会文化观调整与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开设入学指导课程和过渡课程、语言强化训练、研究与学习方法帮助,改善校内和社会服务网络等。许多学校都建立了专门为留学生服务的机构。留学生顾问已成为一种职业。在美国,高校还授予“国际教育和学生事务”的博士学位。此外,集体活动被认为是帮助留学生克服刚到东道国所遇到的社会障碍的有效方式。如接纳留学生的家庭计划,建立由留学生与当地学生共同组成的国际群体和活动中心,举行各种非正式的茶话会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英国的“HOST”家庭计划。
长期以来,英国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创造条件使外卜国留学生接触社会,从而感受英国文化的影响。“HOST”(hosting for overseas students,介绍外国留学生进入英国家庭的组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成功的形式。1987年,英国正式成立了“HOST”民间组织,该组织在全国各地区的分支机构与各院校有关部门保持联系,由各校组织本校留学生参加这个计划的活动。目前全英共有1300多个家庭自愿加入了这个组织。按照“HOST”组织的要求,每个家庭每年至少一次邀请留学生与他们共度假日或周末。事实上,许多家庭每年都获得了接待留学生的补助(接待一个留学生一天补助7.5英镑)。
留学生每次一般要与这个家庭相处2~4天,不少留学生多次参加这一活动,并与“HOST”家庭结为朋友且保持着长期的联系。从这一意义上讲,这1 300多个家庭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在增进留学生对英国社会、文化和人民的了解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出于对“HOST”计划的兴趣,本人曾三次应邀前往英国中部、南部和北部的三个英国家庭共度圣诞节和周末,感受很深。这三家人都是教师或退休教师,他们都曾接待过不少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接待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他们成为“HOST”家庭的目的有所不同(多数是为了结识异国朋友,丰富生活内容,也有的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但他们的许多做法却很相似。他们让你感受到英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你去参观值得他们骄傲的地方,领你去接受宗教的熏陶,帮你结识新的朋友等等。他们丝毫不掩饰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和社会制度的自豪。每次从“HOST”家庭回来都有收获,归纳起来有:(1)加深了对英国社会风情的了解;(2)增进了与英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3)获得一种家庭似的温暖,减少了异国学习生活的孤独感;(4)得到练习和提高英语口语的极好机会;(5)借此机会也向英国朋友宣传介绍我国的开放改革、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这些活动的目的亦是帮助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完成社会文化观的调整,使他们学成归国时对我国有个肯定的评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留学生对我国社会的了解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今后可采取更多的形式和措施。上述介绍的英国“HOST”家庭计划,本人认为是可以借鉴的。接触与交往是社会观调整的两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希望了解东道国家庭生活可以说是许多国家留学生的共同愿望,大多数留学生接受国都设有类似的接纳留学生家庭计划。当然,我国国情不同,完全照搬国外做法不可行。这方面上海外国语学院已进行了留学生“家宿”的有益尝试,即安排短期学员到教工家庭共度周末,取得了一些经验,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并丰富拓展。
实际上,国家教委和各地高校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已经借鉴及采用了一些国际规范模式,如在热点国家和地区设立来华留学生咨询服务中心、参加国际留学生教育展览及国际性会议、开办地区性留学生活动中心等等。本文旨在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国外留学教育研究、学习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的重要性,以期使我们在工作中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方法更多样,并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增加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尽快与世界接轨,达到甚至领先于国际水平。 海外教育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