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狗头巷
在原来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对门,有两条相连接的名叫“狗头”的小巷:西狗头巷和南狗头巷。其实这两条小巷本来应当叫作沟头巷,因为这里原来有一条大阳沟(阳沟是四川方言,与阴沟相对,意即没有盖板的污水沟),但是在人们的口语中却喊成了狗头巷。虽然早在1904年就已经正式命名为沟头巷,但是直到现在,在大多数人的口语中,仍然叫作狗头巷。
关于沟头巷,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清光绪年间,成都知府刘心源为了解决成都城中心地区的污水排放难题,采纳了将沟头巷作为疏通城内下水道的起点的建议,将阳沟与阴沟连通,每年冬天派军队从沟头巷开始疏通排水系统。验收之时,要派人从沟头巷开始入沟内爬行,直到爬出东门外府河边的出水口,方为畅通合格。从此以后,就把这个阳沟加阴沟的排水沟的入口处叫作沟头,沟头所在小巷就叫作沟头巷。
上述传说是否可靠,目前无法确证。但是清代的成都城内“官沟”(即下水道)的总沟的确是在沟头巷一带。为什么“官沟”的总沟会会合到沟头巷一带?李劼人先生曾经在一篇未发表的佚文中说:“当时的官沟即干沟是全用条石砌得相当深广的。以前的官沟图有二份,一存成都府衙门,一存藩台衙门内,至清末都不存在了。据老人言,以前的官沟也是分北城、中城、南城三个系统,独满城没有官沟,不知何故。三个系统的总汇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侧,当时各大阳沟(按:此处可能有误字)和今天的沟头巷一带。据说六十年前,即当公元1890年的时候,那带总沟还像小溪一样,水流。”1890年以后,官沟逐渐淤塞,人们对过去成都下水道的情况也很少有所了解,所以这是一段有关过去成都城内下水道的十分重要的记载。
成都市西沟头巷6号医学会大礼堂里成人高考补习班在上汉语言文学课 1983年 彭嘉祺摄影
民国时期,在西沟头巷口有一种今天已经失传、被人们称为明朝汤的著名小吃。明朝汤本名叫虾羹汤,就是把河虾、海带、姜米、胡椒、花椒等熬汤收芡成羹状,有人买时再加臊子,臊子又有大荤(猪肉)与小荤(牛肉)之分。这种鲜烫的羹汤在寒冷的冬天特别受欢迎,食者如果自带锅魁泡着吃就算是解决了一顿饭。店主人每天只出售大锅中的一半,明天加料加水再煮,锅中永远都有原来的老汤,故而被称为明朝汤。正如《锦城旧事竹枝词》所说:“几人解得‘明朝汤’?虾米作羹味悠长。日卖一半留一半,百年犹带古色香。”据前辈回忆,民国时期售卖这种明朝汤的全城只有两家,另一家在上中东大街刘家祠的对门。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