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永靖街
清政府在成都修建满城之后,为了尽可能和缓在当时还相当对立的满汉矛盾,遂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特地从西北迁入一部分回族同胞,把他们安置在皇城以南地区居住,在市中心的满城与汉族居住区之间起一个缓冲区的作用。这种缓冲区今天当然见不到了,但是位于天府广场西边的那座宏伟的皇城清真寺,却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那一段历史。这座皇城清真寺是近年间因为扩建天府广场而迁址新建于小河街2号的,它的原址就在天府广场西侧两棵大银杏树附近,那里原来有一条永靖街,这两棵大银杏树就是当年永靖街83号皇城清真寺大门前的银杏树。
皇城清真寺照壁 1996年 罗韵希摄影
皇城清真寺外 1997年 韩国庆摄影
皇城清真寺内,正面是清真寺大殿。 20世纪90年代 赖武摄影
据统计,清代到民国时期成都共有13个清真寺。因为成都的回族同胞多聚居在皇城附近,从西北来到成都做生意的回族同胞也都集中在皇城附近,所以皇城附近就有好几座清真寺,但是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是永靖街上的皇城清真寺,是众多清真寺的中心,最盛时期摄受教民达1200多户。过去一般都称为清真古寺,或相对于清真北寺与南寺而称为皇城中寺。
永靖街小院 1996年 周孟棋摄影
皇城清真寺于清康熙五年(1666)始建在永清街上,是清代重建成都城时修建最早的一座清真寺(有一说法是由云南籍穆斯林契巴巴捐资修建),以后又有过扩建,在雍正至咸丰年间达到全盛,在整个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1917年成都军阀混战之中大部被毁,1924年修复重建,还附设有清真女子小学,后改名为回民小学(即后来的人民西路小学)。新中国成立以后,皇城清真寺长期是省、市伊斯兰协会的所在地。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文化的大破坏中,皇城清真寺所存包括在成都很少见的100多块名人榜书匾额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惨遭毁灭,不能复见。
永靖街地处明代的皇城以南,在清代时分为两段,东段称西鹅市巷(过去在今天府广场东侧还有东鹅市巷),西段称为永清街,永清街的得名与回族同胞的清真信仰有关。当皇城清真寺在1924年重建之后,把两条街并为一街。为了不忘战乱之苦,祈求和平安定,也为了表示“永葆伊斯兰纯洁”,遂将街名更名为永靖街。靖者,安定也。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