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祥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千祥街
千祥街位于江汉路以南、青龙巷以北,是一条与铁箍井街平行的小街。
在清代,千祥街东侧就是成都县的监狱,沿监狱围墙外的街道就叫监墙街。监墙街的名称实在不雅,后来就以“监墙”的谐音“千祥”,改为喻义吉祥的千祥街。
千祥街上曾经拍出了成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而且还是故事片。
千祥街 2002年 赖武摄影
淞沪抗战之后,著名的电影人万籁天从上海辗转入川,与曾经留学法国的成都人邹昕楷(邹昕楷也是智育电影院的创办人之一,还是四川第一个农村水电站——中和场水电站的创办者)合作,于1934年成立了成都历史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大同影片公司(创办大同的经费曾经得到刘湘的资助),附设有大同电影戏剧学校。在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锦绣河山》之后,又拍出了故事片《峨眉山下》,而且还是有声片,1935年5月9日在智育电影院正式上映。大同公司的办公地点就设在租用的黄徐氏宅院千祥街37号。《峨眉山下》的投资、监制与主演是成都的黄氏结拜三姊妹,即黄候、黄今、黄美。《峨眉山下》的外景是在峨眉山下拍的,内景是在上海拍的,由万籁天担任编导,著名戏剧家田汉修改过剧本,内容是写一个不愿再打军阀混战的退役军人在乡村搞生产救国的故事,由黄氏三姊妹担任主角,并请当时著名的“电影皇帝”金焰加盟助演(他只助演了经由田汉修改过的那一场戏)。其中的插曲《峨眉山歌》由沙梅作曲,黄氏三姊妹用四川方言演唱。这首歌充满四川民歌特色,歌词是:“大麦老了二麦黄,割了二麦种高粱,好吃不过高粱酒,好耍不过少年郎。高山顶上去采樵,路又远来草又高,草又高来犹小可,一对花鞋要糟糕。隔河望见牡丹开,好朵鲜花不过来,惟愿天爷下大雨,风吹牡丹过得来。葱白衫子补蓝疤,眼望贤妹纺棉花,知心山歌唱一个,两人合拢变一家。”还在当时最著名的百代公司出了唱片,曾经风靡一时。
大同影片公司的黄氏三姐妹:黄今(右)、黄候(中)、黄美。 刘永禄提供
大同影片公司摄影棚内 刘永禄提供
由于《峨眉山下》票房效果不佳,再加上“大川饭店事件”的牵连(有关“大川饭店事件”的介绍见“骡马市街”。事件中被打的四个日本人暗中入住的房间是由一个汉奸安排的两个妓女的包房,而这两个妓女因为在大同影片公司当过群众演员,对外曾以大同影片公司演员的身份招摇过市,故而使大同影片公司在事件之后受到牵连),大同影片公司只拍了这一部影片就不得不关闭。故而《锦城旧事竹枝词》有如下的慨叹:“‘大同’电影说当年,百代留声唱牡丹。黄氏三姝人何在,《峨眉山下》难团圆。”
黄候不再拍电影之后,先是参加中央军校的血花剧社演出话剧,以后转入摄影界,曾经在少城公园对门开了在成都颇有名气的皇后照相馆,“皇后”就是“黄候”二字的谐音。她又创办了西南摄影通讯社,自己当发行人兼摄影记者,还曾经应邀专赴南京为中国空军运动会拍照。她是我国最早的女摄影记者,曾经在西南摄影通讯社成立一周年时发表过这样的感想:“摄影记者的条件是健康的身体,机警的动作,耐心,脚勤,把握时间和空间,抓住新闻的特殊动态,便可胜任。只要具备这几条,何须分男女?”对于这样一位曾经改名为“黄自强”的有成就的成都新女性,今天知道她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黄候晚年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特赦的国民党将领、黄埔一期生、四川威远人曾扩情结婚,1964年病逝于沈阳。
大同影片公司虽然业绩不多,但是开办在布后街成都大戏院的大同电影戏剧学校却在不长的时期内,在万籁天与陈明中的主持下培养出了一批四川籍的电影戏剧人才。例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活跃在电影戏剧战线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文化部副部长吴雪、中央广播文工团艺术指导陈戈(吴雪和陈戈也是著名话剧《抓壮丁》最初的主创与主演)、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席明真、陕西省文化局局长郭衡秋等都是大同学校的同班同学。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