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下册

荔枝巷

成都街巷志.下册 袁庭栋 1417 2021-04-06 09:0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荔枝巷

  荔枝巷位于盐市口与春熙路之间的闹市区,东头是中新街与南新街交口,西头是暑袜中街与暑袜南街交口,南边与东大街平行。这条街虽然不长,但是因为地处市中心,清代时曾经因为生意兴隆而命名为兴隆街,因为与成都另外几处的兴隆街同名,所以一直未曾流行。因为街面狭窄而又是东面不能通行的丁字街(春熙路在1924年才开通为街道,原来是官府衙门,不能通行),形状颇似猪的肋骨,所以周围的居民将其叫作肋肢巷。春熙路开通以后,肋肢巷以东就是春熙路西段,成为更为重要的商业街与东西通道,就把不太文雅的肋肢巷按照谐音改名为颇有诗意的荔枝巷。使用花果的名称命名街道却又不是因为花果,这在成都仅此一例。

  成都在唐代是出产过荔枝的,证据就是张籍的一首《成都曲》:“锦水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荔枝巷的钟水饺是川味水饺的代表,由钟燮森(一作钟茂森)创业于清末的1893年。店名最初叫协森茂,地点就在荔枝巷,一直到1931年才改名并挂出“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此后又称为钟水饺。钟水饺的主要特点是皮薄馅嫩全肉馅,味分红油与清汤两种,红油味的在吃完之后一般都还要蘸酥锅盔。不过它的红油水饺只是俗称,在川菜味型的分类上实际上不是红油味型而是蒜泥味型,是要加蒜泥而不用白糖,甜味是从复制酱油中出来的。原来钟水饺的店面太小,20世纪60年代迁到提督街经营,现在已经成了有多家连锁店的企业。

  20世纪60年代的钟水饺 郑光华摄影 杨显峰提供

  民国时期的荔枝巷除了有著名的水饺,还有一家著名的荞面馆叫翼德来(这个名字很怪,笔者请教了两位前辈都说店招确是这三个字,但是不明其由来,不知是否是从三国大将张飞字翼德而来,因为荞面颜色不白,略呈黄黑),使用如今偶尔还能见到的杠杆式压面法当场将荞面压入鼎锅,煮熟后所放的臊子有牛肉与猪肉两种可供选择。《锦城旧事竹枝词》有过这样的描述:“进才一指出如丝,直下鼎锅正开时。挑来任选猪牛臊,别有风味在荔枝。”翼德来除了压荞面还压水粉,两种可以捞入一碗,就称为“鸳鸯”。荞面因为味道与面条、水粉都不同,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再加之杠杆式压面法很有观赏性,故而很受想改变口味的城市居民的欢迎。在每年一度的青羊宫花会上,顾客最多的特色小吃有两种,就是荞面与三大炮。

  改革开放之后,与荔枝巷相邻的青年路成了成都市最早出现的个体经营的服装与小商品市场,荔枝巷很快也被扩展其中。发展到今天,青年路已经成为成都人心目中从盐市口到春熙路之间的大型商场的代称,以至一些年轻人虽然在荔枝巷经过了好多次,却不知道在青年路市场中还有一条街叫荔枝巷。 成都街巷志.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