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兴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福兴街
福兴街在总府路到华兴正街之间,就是今天位于王府井大厦东侧的那条小街,过去的成都市水产公司的门市部就设在这里。从清代到民国年间,这条街上以多家制作与销售帽子的店铺闻名,是成都当年的帽子一条街,销售量最大的是过去最流行的瓜皮帽。《锦城旧事竹枝词》这样写道:“弹冠相庆聚福兴,制帽瓜皮负时名。开学春秋称旺季,过年一顶旧换新。”
清代初年,这条街名叫兴隆巷,是因为有一座兴隆庵而得名。后来福建移民集资在这条街上修建了福建会馆。由于一场火灾,福建会馆和周围的民房都被烧毁。重建之后,就以福建会馆与兴隆庵的头一个字命名为福兴街,以作为对已经不存的福建会馆与兴隆庵的永久纪念。
成都著名的老字号川菜馆“竹林小餐”最早就是在这条街上由王兴元开办的,时间在清末民初,长期以蒜泥白肉和肉丝罐汤闻名远近。《锦城旧事竹枝词》有这样的描述:“福兴街口竹林餐,白肉二分美而廉。最是料精刀法好,莫将此味寻常看。”1953年迁至更为热闹的盐市口,20世纪末因为盐市口地区改建而停业。作为一家被国内贸易部(已撤,原国务院组成部门)正式命名的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餐馆,至今尚未复业,但是今天川菜行业仍然以当年竹林小餐的蒜泥白肉作为这道名菜的最佳标准。
20世纪初的福兴街 杨显峰提供
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当局将福兴街上的协和旅馆建成盟军招待所(表面上是酒吧,当时一共开了两家,还有一家在八宝街),组织了大量妓女在警察保护之下在此轮流值日,接待驻蓉美军,一时臭名昭著。
2006年,福兴街的街道进行了全面的改建,人行道上铺了约百块红色大理石的福字砖,上面镌刻着各种书体的“福”字。 成都街巷志.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