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13节·
文学之路,难免遇到人事纷扰,不值得太计较。
如果时间往前推三十年,我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会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写作天赋很高的人,刚开始写小说时,我的手稿经常被退回来了,常常被人嘲笑。每次投稿一退到收发室,二百来号人的小厂里,包括厂长、书记就全知道了,每每笑话我是“坐家”。因为别人下班后到处玩乐,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宿舍里“写东西”。我那时是典型的文学青年,有梦想,也单纯。退稿退到人都麻木了,但我没有不惜一切代价地寻求发表。当年,曾有一篇小说寄给《长江文艺》,他们认为基础很好,但希望改一改,并列出了四条意见。我将修改稿寄回《长江文艺》时,附上自己的回信。在信中,我明确表明只同意其中的一条,但不同意另外三条。结果他们就请我将小说习作投“另处”了。几年之后的1984年,我才在《安徽文学》发表小说处女作。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的确很强硬,也很执拗,但那就是祖辈传给我的性格。黄冈人,像大黄冈地区的黄侃、闻一多、胡风等都是“一根筋”,小范围的包括古城黄州的老黄冈县一带,则是更甚,明明知道转个弯就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放在那里,就是不肯,也不会转弯。
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过早地发表作品、过早地成名,对作家来说并不是好事。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前进,才能不断自我提升,达到一定水准了,运气也就说来就来。在那些没有作品发表,没有成名的时间里,写作者并没有闲着,手里的笔还在坚持挥舞,怀抱着的文学景象还是风生水起。如此历练,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只要练就一身好功夫,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等来挽狂澜于既倒的机遇。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