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月夜行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也谈爱情
爱情本是一个极其深奥、神奇、复杂而异常古老,并且永久鲜活的话题。真格的爱是没有丝毫杂质的,即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以及预设性条件的心理渴求与精神期望。诚然,这种界定或论断,似乎蕴涵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然而事实却大致如此。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而带着利性目的去做某一件事,往往会自觉忽略,或自然省却了事物演绎的过程,而直接预设最终所达到的目的,亦可称为结果。一般的爱情,大概亦如此:如果感觉对方有你所需要的某种东西,谓之曰某种特质,并由此产生了情感激愉或冲动,即所谓的喜欢啦、倾心呀、爱慕啊……如此诸般表征,无疑属于一种功利性与预设性兼备的心理欲求,以及精神祈望。处于类似的情感状态,不论是隐形还是显形的,即便真格的拥有了,或谓之达到了曾经预设的目的。那也势必会在某种情态或特定环境下,蓦然发觉原来不过如此,以致悔恨不迭。
爱情就是那种飘邈、朦胧、恍惚,乃至极度亢奋、神智紊乱、稀里糊涂、不知所以然而难以言表、不可描摹的执着迷离的状态。假如你很清晰、很理智的做出抉择与判断:我爱你的什么?或某个方面,抑或某一点,那仅为诱因式的喜欢或愉悦而已。
毫无疑问,由此及彼与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了。不过哩,真格的爱情是需要经过磨砺的。爱情本身是很脆弱,也是很柔韧的,同时其内核也是坚毅而伟大的。她所蕴涵的内容及释放的能量,确实是无法拟形的。
所谓的“磨砺,”须经过时间的检验,除此则为外因所使的鉴证了。诸如灾难、诱惑之类的生活及人生变故。关键时刻或危难之际,则为检测爱之真伪、情之浓度的最佳节点与最有效的试剂。经过磨砺的爱,酷似陈年佳酿,不仅醇香馥郁,浓烈纯真,而且意蕴绵长、回味无穷。给人以无限的遐思与向往……
所谓的“脆弱,”因爱属于一种极端情绪化而带显形的排他性的心理、精神、以及生理满足、欲求、期望的情感表征。绝对的排他性,决定了不允许掺杂任何有害成分,甚至外物有意无意的介入。什么嫉妒、幽怨、仇视……大致都由此引发的吧?
至于柔韧啦、坚毅呀、伟大啊,还有爱情之内涵及其力量哪,倘若你真格的经验过了,那就按图索骥的重新品味一番;假若你正在践行,抑或准备着手操练,那就循规蹈矩的体味、感受便是了。如果经过了一番实践,确实没什么感受,甚至麻木不仁或一头雾水,以致连回家的路都摸不着了。那就遵从告劝:要么更弦易张另寻出路;要么悬崖勒马立地成佛;要么索性一条道儿摸着走到黄河边——因为你没发现真格的诱因,没有激情,也没有心境去经营那份恒产啊!
真格的爱情,只有在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够真正的获得。距离本身不是产生、保持与厌倦、放弃,或致使爱情之树凋谢、枯萎的根本缘由。我们通常所称道的:距离产生美,那是美学范畴之审美意象,并不属于产生、维系爱情的基点。
爱情本身属于一个既紧密相粘,又难以剥离的情感范畴。因爱而生情,因情而升华为爱的范例比比皆是。事实上,爱情是盲目的——生活中,我们会突然莫名其妙地爱慕一个人,甚至会达到如痴如醉、执迷不悟、神魂颠倒、魂萦梦绕的境地。其实你可能对所爱慕的人,并不知晓与熟悉,甚至连面都未曾见过,仅从某种映像载面就稀里糊涂的爱上了。
譬如看了一部电影、一张照片等等。倘若你对某个人真有了那种欲罢不能、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哎哟哟,我的老天爷爷啊——你将要陷入爱的深渊,或早已落入情网里了。
毋庸讳言,人们对爱情的期望,一般都带有“预设条件”的。不论是隐形还是显形的,或者你承认与不承认?都是如此。事实上,这种“预设,”大约从幼年时期已经开始了。诸如父母及亲朋好友在无意间的谈笑过程中,已经潜在的为你“预设”了未来的期望与渴求条件。你对这种“预设”会自觉不自觉的潜隐在内心深处,并且随着时日推移、年龄增长,将会有意无意的对这种“预设,”开始做些选择性的添加与修饰,使其更加趋于完美。
倘若机缘来临,潜意识会自觉显形:“白马王子”或“美若天仙”的臆想模式,就是你期望的预设条件。这种潜形意象,大致缘于幼年,母亲或什么至亲在某种特定场合下,有意无意间的一句戏言或祈盼:“我闺女长大了,一定要找个好女婿,可不能像……”抑或说:“我娃长大了,一定要找一个既漂亮又贤惠的媳妇,千万不能像……”这就是原初的预设。类似的原初预设是模糊而隐形的,但是随着时空推移、转换,你会自觉不自觉的借用耳闻目睹的范例,做一些潜性的连缀、拼凑、修饰,随之臆造或幻化出一个理想的模式。
承认不承认都是如此:爱情萌动或初次尝试,你都在有意无意的依循着隐形或显形的预设,去做选择的。倘若屡屡失败,或连遭打击,那就说明你的预设条件过于理想化了。
就纯粹的情感而言,真格的爱情是茫然的——什么地域、距离、年龄、美丑、物质、地位等等差异、悬殊都是难以阻隔的。
日常生活里,往往有许多使我们难以理解、接受的范例:一个俊男爱上了一个丑女,或一个美女爱上一个有碍观瞻的,并且属于那种提起来一串、放下一堆的男人。其实既然感觉到了爱,那肯定有值得去倾心的基点,只是我们没有感悟或发现而已。
产生爱情基点究竟是什么?惯性的思维定势与普适性的准则,大致就是共同理想、人生追求、兴趣爱好……其实真格的爱情并非如此,或许在某种场合、某个特定的环境里,偶尔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颦一笑、一个细微的举止,或许别的什么?陡然碰撞出了火花,由此就开始熊熊燃烧了。真格的爱情基点,主要是心灵的碰撞与契合,然后才能旁及其它方面。
纯真的爱情,往往在一种极度谋求物欲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大致是极为罕见的。单一、纯粹的东西很难持久存在的。
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爱情,无论你有意无意,还是隐形显形的,无疑都有预设性基点。诸如金钱、地位、学识、长相……等等。我们不能简单的否认这种预设条件,并作为判断爱与不爱的准则。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爱金钱爱地位,或爱别的什么?也许属于一种单向度的爱情观吧——不能就此断然否定那不是一种爱情生活。我们都属于社会的人,我是在剥离了诸多表层物质的前提之下,就爱情的实质而论的。
基点非常重要,她是维系爱情之树常新的关键。哪怕你们远隔千山万水,只要能够共存同守的基点,并且能够同心协力的填充无尽的时空距离,那么也是“近在咫尺”而坚如盘石的。
真格的爱是不可言喻的。那种朦朦胧胧的模糊状态的感觉,酷似独自身临景色秀丽宜人、云雾缭绕的空谷之中,面前的一切都是虚渺而真切,使你陡生一种虚幻玄妙、神清气爽、飘逸超脱的喜悦。倘若你头脑清楚,面前的一切都看得十分真切:山就是山,水便是水,树哩?不过就是树嘛……那么爱的纯度就已经淡化了;或加入过度的情的成分;抑或趋于老成娴熟了,除此就是淡漠、厌倦、疲惫,或开始凋谢、枯萎,甚至趋于固式、僵死了。
倘若基点不准确或不稳固,不要说天各一方了,即使朝夕相处也是白搭。原因极简单:客观事物时刻都在影响、左使着你的情绪、思维,感触与认知选项判断,兼及纷繁的外物纷扰、诱使,极易对曾经的隐形“预设条件”进行重新修复的。
真格的爱是在一种极度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够真正获得。其实所谓的自由状态,并非特指那种随心所欲的、极不负责任的泛爱。事实上,爱情也需要相应的对流空间。倘若限定在某种特定而狭小的空间环境,以及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里,即使很纯真的爱,也会逐渐淡化、窒息、僵死的。为什么初始的爱情,竟然那么鲜活?而且一旦进入实际的生活状态,就会不知不觉渐变哩?首先是着意匡定在家庭环境里;二是被即时性的生活状态湮没了;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修复与更新内容。
爱情需要不断更新内容的。步入共同的生活场域以后,经过一个阶段的磨合、砺炼,顺理成章地由单纯的情爱而延生出一种亲情。这种日渐浓郁的亲情,常常会掩蔽了初始的纯情的爱。至于怎么更新爱情内容,那就自己看着办吧——
似乎需要提醒:男人在家庭生活里沉溺久了,自然会感觉腻歪。这种状态下,无疑会想方设法逃脱持续的匡定;女人在相应的状态下,也会产生一种失落感的。她们渴求、向往着到社会上,用谋事的方式证实自己的价值——哎哟,原来我并不比你差。
感情危机,一般都是在男女都亟待摆脱压抑、窒息的状态下产生、爆发的。若想永久保持你那棵爱情之树常青、鲜活,确实需要想方设法的不断添加新的内容。信不信就遂你的意了—— 月夜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