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月夜行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曾经为丐
仔细揣摸中国的象形文字真是太玄妙了,那“形”真像得有点儿日怪。倘若想真正解读其深奥的意蕴,似乎有点儿难。就说这个“丐”字吧——它的形就像得令人叹服了。暂业撇开训古学不论,单就它的形体而言:一个极正常极正直,抑或有点儿自尊的人,却为时世啦,生计哪,或因着其它诸多不可言传的缘由而逼迫无奈,稀里糊涂地走上一条很弯曲的求生之途,受一些难以言喻的磨难——乞讨度日。
即使以后过起了常人的生活,或者发达显了赫,其实也是很孤立的。因为那些没有此番遭遇的正常人会偶尔想起,或提及你曾经为丐的经历。朱元璋就是典型的范例,尽管后来做了开国皇帝,但是不论其政治主张、封建策略、治国韬略何等英明,臣僚和民众的心里仍存芥蒂,甚至不太舒服也有些不甚服气:嗨,讨饭的有什么能耐?能治理好国家嘛?狗日的一个讨过饭的泼皮无懒,能有什么远见灼识?
朱元璋确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尽管他做了许多利于历史发展的大事,还把南京都城用石块围砌成了一座固如金汤的“石头城,”可惜仍然落了一个褒中含贬,并且有点儿鄙夷语气的俗称:“讨饭皇帝。”时至今日,一般民众仍在记忆犹新地念叨着……
大概囿于朱元璋的经历和民众的态度吧?因此,大凡曾经有过乞讨行迹的人都是讳莫如深地不愿意,也不想提及这等不甚光彩、体面的旧事,以免被人瞧不起,或丢面子,甚至招致无端的烦恼与麻缠,说不定还会影响和波及子孙的声名与显赫哩?
我有时同朋友、相知谈及人生与生活话题,不知怎么就直言不讳地抖露出来了:你说我什么事没有经历过?逃难乞讨、死里逃生、丧父离异……人世间的苦难快尝遍了吧?他们睁大了眼睛,非常惊讶地注视着——就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生存环境与生活状况,谁都不相信,也料想不到我会有这么多的、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遭逢际遇?
试想在那个令几代人都以忘却的年月里,那是一个冬春相吻的深夜,一对浮胖而羸弱的中年夫妇,背负着简单而沉重的行李,手牵着一个年仅三岁而奄奄一息的男孩,同几家相约外出逃难的邻居趁着浓黑夜色的掩蔽,悄没声响地逃出龙山脚下的那个荒僻而苍凉的村落。为了躲避县乡干部的围追诸截,这伙仓惶而逃的人们徒步穿越了百十里的荒山、戈壁,行色匆匆地直奔过境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准备乘火车直达预定的目的地落脚谋生。
男孩哭哭啼啼地跟着大人艰难地跋涉了两天,终于在一个惨淡而凝滞的黄昏,渐渐靠近那个距离仅有百十里的小站。他们害怕被遣返工作队发现而前功尽弃,只好躲在距车站两里之外的荒野里,焦灼地等待着夜幕降临,然后趁着夜色的掩蔽,偷偷地想法挤上东去的列车。
天空凝静而呆滞,橙黄色的夕照溶没了空落的荒野。男孩觉得那个傍晚静谧而甜美……好不客易上了车,早晨就餐,母亲从行李里掏出几块牛粪样的用灰灰菜、树叶混和磨成细粉,蒸做不成形的所谓“馍,”极其艰涩地吞咽、填塞着充饥。
这时一位高个头、神态有些威严的人走过来,本能地注视着这伙难以言表的逃难者。男孩的父亲从那人的袖标上认出,他是列车长,不知是出于礼教而养成的习惯,还是害怕被借此驱逐下车?总之慌忙谦卑地奉上了那牛粪样的食物,恭请列车长品尝。
列车长婉言谢绝了。他注视着那个年仅三岁的男孩,极其艰难地吞咽着那种猪狗不食的糙物。那样子那情形深深吸引着他,并情不自禁地轻轻摸了摸男孩的脑袋,然后默默的离开了。隔了一会儿,列车长拿来一份定量供应的早餐:两块苞谷面饼,半饭盒稀饭让男孩吃。
男孩的父母当即泪流满面,觉得无以报答列车长的恩德,即以中国百姓数千年形成的传统致谢表答方式,执意要跪下磕头。列车长含泪扶起他们,又深情地抚摸着那个男孩的脑袋,衷心祝愿他平安长大,并对男孩的父母说:这孩子很可爱很聪明,一定想法养活他……
三天的旅程,除了一日三餐按规定限量供应之外,列车长特意给那个男孩多弄了一份。好不容易到了河套平原,生计暂时无着,母亲带着男孩,开始了挨门逐户乞讨生涯。
那是一个天色晦暗而寒风刺骨的早晨,饥寒交迫的男孩哀哭不已,母亲哄不住就任他“咿咿呜呜”的哭着。路过一家农舍旁的垃圾堆时,母亲发现了半截沾满泥土和草灰的胡萝卜,捡起塞给男孩拿着,说回去洗干净了充饥。等母亲刚转身,男孩狼吞虎咽地把半截沾满灰土的胡萝卜,几口就嚼食殆尽了。片刻,母亲猝然回头发现,男孩的手里没了那半截胡萝卜,慌忙而惊疑地问那半截萝卜呢?男孩像做错了事似的低着头,慑懦地回答:我吃了。母亲含着泪注视了许久没吭气,尔后紧紧攥着男孩冻僵的手,匆忙向不远处的人家走去……
这就是我最初为丐的生活片段。大约是念初中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困而远离学校,每天淸晨喝一碗苞谷糁子熬成的稀不稀稠不稠的饭,同另外一位同学,慌忙赶往十多里外的县立中学,中午确实没有什么干粮充饥,几个人就躺在课桌上忍饥睡觉。
初夏的一日中午,那位与我情形相似的同学,实在饿得忍无可忍了,说咱们到附近村子里要一点吃的吧?当时我在班里也算一个好学生,又是一名班干部。虽然对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以及古圣贤的遗训:“不食嗟来之食”的处世要旨,似乎稍稍有那么一点儿感知,但是深切感悟与严格遵循,却是衣食无忧以后长进的。不过哩,人一旦知了书,就自觉不自觉地开始达理了,同时脸皮和胆量,似乎也都极其微薄与极其怯懦起来了。许多时候,宁肯委屈自已,也不愿做有损颜面的事儿,更何况那种愧对良心、损害他人的事儿哩?
那位同学认为附近的村民根本不认识我们,乞讨一些充饥也无伤大雅。再说像我们这等饥饿状态,怎么上课哩?我想了想也觉得很对。于是俩人跑到距离学校约有七八里以外的一个村子里,再次做起了“乞丐”勾当。谁知刚开口哀求:大爷大娘叔叔婶婶给点儿吃的吧——结果出来的竟然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姑娘。我们彼此注视、打量了一瞬,顿时惊呆了……我俩相视与僵持了许久,那个姑娘颇感意外地欲言又止:哎,你、你、你怎么……
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料想到:同班同学,确比她年幼几岁,平时对她极不友善,并如隔世般的陌生,平日视而不见地没有同她说过半句话的我,竟然出乎意料地沦落为丐而行乞?而且神使鬼差般的凑巧讨到了她的面前?真有点不可思议的荒诞。
我羞愧难当而无地自容,慌忙叫同伙快走,不想她却强拉硬拽地把我俩弄进屋,立刻端饭让饱餐了一顿。她母亲觉得有点儿奇怪,疑问我俩来干什么?那位女同学搪塞有事来找她。临走时,我再三恳求她千万不能给人乱讲,不然的话,我就没脸见人了。
从此以后,我对那位女同学非常小心非常客气,始终担心她哪一天犯毛躁耍脾气,不顾面子、尊严把我曾经为丐的劣迹抖落出来,当众撕掉脸上的薄皮,还怎么混世啊?然而,她似乎忘却了,从来没提旧事,还时常拿些馍饼之类的食物偷偷的施与。
我至今依然记着那位乐善好施的女同学,还有那些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善良人们。他们的仁慈善举,使我度过了诸多生活的窘迫与难关。即使在我混入高等学府就学的那些年,家境也十分贫寒与困厄。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弟弟在乡间忍饥挨饿,谁能资助我呢?同班同学、毕业留校、现己做了教授的苏女士,曾经给过我无私帮助与鼓励,其善行令我终生难忘。
早几年的一天中午,一位行乞壮汉直言不讳的要大米。我很惊疑,问馍可否?他大摇其头,我又问白面如何?他使劲摆手,执意要大米一碗,或者半碗亦可。无奈,我就施与大米一碗了。
我始终有点儿纳闷:为计么只乞大米而不讨其余?凑巧有位在国内经济理论界颇有声望,学术造诣颇深的青年学者王教授适访。谈及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与问题,我无意道出了自已的疑惑,王教授竟然毫不掩饰地讲述了曾经为丐的经历。我非常叹服他的坦诚与直白,我随即也讲述了曾经为丐的生活经历。相同的际遇和遭逢,使我们聊得很开心,并由此谈及了沿途乞讨的感受,论及现今为丐者的劣迹。
现在的为丐者,并非为生活所迫。一般情况下,难以唤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相反却徒增了诸多的厌烦和鄙视。
据媒体披露,现在有诸多好逸恶劳之徒,借机操起此业敛聚钱财,发家致富哩。依据一项社会调查资料揭示:游弋于街市的为丐者,月均进项达八百元以上。难怪现在行乞者频频往来,穿棱而行啊?他们已将为丐行乞视做一种专门职业而操持了。
我因着曾经有过为丐行乞的遭遇,大凡叩门行乞者,或沿街乞讨者,不论男女老少,还是健壮病残者,一概予以施舍,以弥补、平抑我心中的遗缺与忧伤。一次在外就餐,几个乞儿纷涌而至,我一一施与了点零钱而散。隔日同家人上街购物,即见那几个乞儿在电梯间,上上下下的嬉戏打闹,其神态、表情、样子根本没有一点儿困顿、贫竭的迹象。我真的感到震惊而惶惑……
旧日为丐者,则为生计所迫,确属无奈之所为的一种暂且聊度难耐的权宜之计,或因着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政治腐败,自然灾害,匪盗恣肆,酷史恶豪逼迫所使而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无可奈何行乞了。就社会结构层面而言,丐为三教九流之属的下九流之末等,确实不是多么体面的行当啊!
现在有如此众多的为丐行乞者游戈弋于街市,其间确有不少人,并非真为生活所迫,而是一种闲逸的、厌恶劳作的懒怠行为。从文化角度剖析此类现象,却或多或少地映现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隐遁、慵懒的副面作用,浸溶于民族成员性格特质、并折射于人格上的萎缩、卑微与心理上的遗缺、失衡。
翻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无论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有一批批迫于无奈的为丐行乞者,其中亦有一伙不满于朝代更迭的遗老遗少。他们宁肯为丐行乞,也不愿替当朝出力、为民谋利,同时也有一些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文人学士混杂其间。
据悉许多大中城市里的为丐行乞者,均已形成了行帮、并立了规矩。传说十多年前全国各大城市的丐帮头领,曾经聚首广州白云宾馆开过一次会议,听朋友说类似的会议,每隔几年就定期举行一次。确否?我因多年脱离了此道,详情就不得而知了。
旧时丐聚而成帮,那是为了抗御欺凌、侵害、以示群体之强劲。今日为丐结帮的目的是什么?若像往昔那般显示群众之强势,真有些荒唐可笑了。即使是帮员多多、赳赳行伍,也属一帮不甚体面的为丐行乞者而已。除此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哩?
我曾经为丐,倘若坚持不懈地“为”至时下的话,或许已经乞到帮首的位置了。即使真能如此,也很难直立行走于大庭广众,更何况堂而皇之地体体面面做人了。
朱元璋曾经为丐的经历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时至今日我们还称他为“讨饭皇帝”哩。 月夜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