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程颢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与弟程颐师从周敦颐论学,人称“二程”,为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宋史》本传称他“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宋代理学家多有能诗者。程颢26岁考中进士,至陕西鄠县任主簿,创作了《游鄠县山诗十二首》等山水诗,抒写萧散闲适的意趣,“厌饫云山,以偿素志”。神宗熙宁初,入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议论公直平和。“居洛几十年,玩心于道德性命之际,有以自养,其浑浩冲融而必合乎规矩准绳,盖真颜氏之流。……在仕者皆慕化之,从之质疑解惑,闾里士大夫皆高仰之,乐从之游。学士皆宗师之,讲道劝义。”(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二)居洛时的诗歌多是他道德气象的自然流露,温润醇粹人格境界的外在呈现,温和平易,如春阳之温、时雨之润,给读者以义理的启悟,心灵的感化。
秋日偶成(其二)
【解题】此诗作于熙宁七年(1074),是程颢后期的诗歌。它是诗人道学气象的诗意呈现,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首句的“闲”,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心无挂碍,不为世事所牵绊,超然物外,则可以做到真正的“从容”,从容乎事物之中,而洒落乎事物之外。颔联的“静观”,指不先立己见、主观裁夺,心如止水,让万物之理在心头自然浮现,这就是“自得”。程颢曾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二程遗书》)“无独必有对”的天地万物之理,就是“中夜以思”在静观中的“自得”。一年四季的节候变化,往往能引起诗人情绪的波动,如陆机《文赋》所谓“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但是宋代理学超越了外物对人的挟制,春暖秋凉,都是自然运化,无往而不可乐,无时不有美好的兴致。颈联谓得道者的境界,摆脱了外物的羁绊,与物无碍,游心于道,致广大而尽精微。尾联归结至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这正是宋代理学家标举的理想人格。熊刚大说:“此篇形容心体广大,超乎天地万物之上,外物不足为累。”(《性理群书句解》,下同)这种超越外物羁绊的“从容”、“自得”精神境界,正是儒家“孔颜乐处”的诗意阐释。这是一首乐道诗,激励后代许多读书人坚持人格操守、涵养道德气象,同样,也是今人的座右铭。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
王孝鱼校点《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