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何景明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年,值宦官刘瑾擅权,弹劾不效,遂谢病辞官。瑾诛,复原职,进吏部员外郎,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徐祯卿等人合称“前七子”。正德、嘉靖年间,何景明与李梦阳提倡文学复古,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然二人理论貌同骨异,李执古以求摹古,何趋古以求变古,往来书信反复诘难,终不免步向乖离。何景明批评李梦阳作诗“刻意古范,铸形宿模,而独守尺寸”,主张“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结构,不仿形迹”,其创作雄迈逊于李氏,而俊逸过之。何景明论诗古体取法汉魏,近体推崇初盛唐,然谓杜甫歌行在四杰之下(《明月篇序》),又论古文之法亡于韩愈、诗溺于陶渊明、古诗之法亡于谢灵运(《与李空同论诗书》),诸论引起较大争议。有《大复集》传世。

  岁晏行

  【解题】弘治、正德年间,黄河河口变迁不常,日渐北徙,自清河口先后移至宿迁小河口、徐州小浮桥、沛县飞云桥,危及漕运。正德二年(1507),朝廷命工部侍郎崔岩发卒筑堤,疏浚河口,功未就而骤雨,堤溃(《明史·河渠志一》)。本诗应作于此时。诗歌开篇以“逼”、“烈”二字点明题旨,铺垫出岁暮风寒、霜雪相催的情势,既是对时令节候的真实描写,又暗示了下文劳苦百姓“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悲惨处境。“徭夫”四句写河卒徭役之苦,北风刮地,水寒彻骨,官吏催逼,且行且哭;“一年”四句叹农家赋税之重,割慈忍爱,荡家鬻儿,谷贱银贵,民不聊生。今昔对比,黎庶生活每况愈下,负担日益沉重,乃至乡村经济凋敝,环顾四野,饥鹤翻飞,老鸦鸣噪,一片萧条。作者不禁由此发出了愤懑而沉痛的质问:百姓们也有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养活自身,还要仰事父母,俯养妻儿,哪里能够承担如此残酷的搜刮和剥削呢?更何况如今朝廷连飞禽走兽也要征求来妆点宫苑,农夫们本不是射猎的能手,蓬矢桑弓也不是狩猎的利器,哪有办法满足当政者不断翻新的掠夺花样呢?篇末点题,在这月穷岁尽之时,往年的满城欢歌已成绝响,只听见左邻右舍幽咽凄恻的哭声,对比之下,政治和社会的盛衰不言自明。本诗在艺术上师法杜甫《岁晏行》,四句一节,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兼之换韵自然,音节和畅,宛转抑扬,堪称何景明七言歌行的代表作。此外,何景明《鲥鱼》、《点兵行》、《玄明宫行》诸作,抚时感事,讽刺朝政,哀悯民生,婉而多讽,也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

  旧岁已晏新岁逼 ,山城雪飞北风烈。徭夫河边行且哭 ,沙寒水冰冻伤骨。长官叫号吏驰突 ,府帖连催筑河卒 。一年征求不少蠲 ,贫家卖男富卖田。白金纵有非地产,一两已值千铜钱 。往时人家有储粟,今岁人家饭不足。饥鹤翻飞不畏人,老鸦鸣噪日近屋 。生男长成娶比邻,生女落地思嫁人 。官家私家各有务,百岁岂止疗一身 。近闻狐兔亦征及,列网持矰遍山域 。野人知田不知猎,蓬矢桑弓射不得 。嗟吁今昔岂异情 ,昔时新年歌满城。明朝亦是新年到,北舍东邻闻哭声。

  李淑毅等校点《何大复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