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州市)人。官拜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在曹魏后期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早年便有隽才,志意高远,刚直任性。精熟音律,尤善鼓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世说新语·容止》云:“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博览多识,于老庄学说造诣极深。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反对虚伪的礼教,与司马氏集团重“名教”的政治观相冲突,后遭到钟会陷害而被杀。嵇康的诗作成就较高,以四言诗最为著名,代表作有《赠秀才入军》诗十八章,表现他高蹈独立、傲岸不群的精神境界,刘勰称之曰:“嵇志清峻。”(《文心雕龙·明诗》)文章如《养生论》《声无哀乐论》观点新颖,卓荦不群,刘勰赞其“师心以遣论”(《文心雕龙·才略》)。著有《嵇康集》,今人戴明扬《嵇康集校注》较详备。
与山巨源绝交书
【解题】山巨源,名涛,河内怀县(今属河南武陟)人,与嵇康等友好,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和曹魏之间的斗争日趋白热化。“竹林七贤”本倾向于亲魏,而随着司马氏集团日益兴盛,曹魏势力日渐衰落,局势发生变化。山涛便投靠了司马氏集团,从选曹郎迁官为大将军司马昭从事中郎,他想要推荐嵇康代替他原来的职位,嵇康写作此文以示拒绝。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与魏国宗室有婚姻关系,对司马氏集团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对黑暗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他写下了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举嵇康自代在景元二年(261),此信当写于此后不久。
此信首先引出古来贤哲不论或出或处,都是“循性而动,各附所安”,不因为外在势力逼迫而改变初衷。接着转笔写自己生性疏懒,不遵礼法,峻切耿直,似麋鹿野性,难以驯服,难免会遭遇祸患。列举“必不可者七,甚不堪者二”,表明自己率真的情怀,宁与山泽鱼鸟相亲,而不屈服于人伦礼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再从交友之道出发,委婉地批评对方不深知自己的天性,不尊重自己的志向,而以己之所好强加于人。最后表达了穷守陋巷,教养子孙,弹琴饮酒,以一介平民保全余年的愿望。
文章引古喻今,借题发挥,挥洒自如,诙谐中蕴含激切的讥刺。文词犀利,塑造了一位傲岸不羁的名士形象,堪称是嵇康与司马氏政治集团决裂的政治宣言。据《魏氏春秋》载,此信中“非汤、武而薄周、孔”的不逊言辞,“大将军闻而恶焉”。没过多久,嵇康就被钟会谮毁而遭杀害。这封书信可能是促其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士传》曰:“康性绝巧。”嵇康还有一篇《与吕长悌绝交书》。但是嵇康并未与山涛就此断绝关系,临死前谓子嵇绍曰:“山公尚在,汝不孤矣。”把儿子托付给山涛。20年后,嵇绍受山涛力,成为一代名臣。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 ,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 ,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 ,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 ,多可而少怪 ;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 ,惕然不喜 ,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 ,手荐鸾刀 ,漫之膻腥 ,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 ,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 ,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 ,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 。又仲尼兼爱 ,不羞执鞭 ;子文无欲卿相 ,而三登令尹 ,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 ,许由之岩栖 ,子房之佐汉 ,接舆之行歌 ,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 ,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 ,长卿慕相如之节 ,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 ,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 ,母兄见骄 ,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 ,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 ,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 ,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 ,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 ,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 ,飨以嘉肴 ,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 ,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 ,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 ;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 ;无万石之慎 ,而有好尽之累 。久与事接,疵衅日兴 ,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 ,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 ,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 ,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 ,痹不得摇 ,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自责 ,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 ,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 ,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 ,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 ,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 ,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 ,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 。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以为轮,曲者不可以为桷 ,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 ,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 ,强越人以文冕也 ;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
吾新失母兄之欢 ,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 ,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 ,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 ,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 ,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 ?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 ,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 ,欲献之至尊 ,虽有区区之意 ,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