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

向秀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向秀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人。魏晋之际的哲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嵇康、吕安被司马氏集团杀害之后,向秀被迫应举郡计吏入洛阳,任散骑侍郎,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晋书·向秀传》)。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未完而逝。《世说新语·文学》评其“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后郭象在其基础上完成了《庄子注》。向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人类须顺应自然之理;人思五味、五色便是“自然之理”,反对以礼教压抑性情,“但当节之以礼”(《难嵇叔夜养生论》),这种观念主张合儒道而为一,调和自然与名教之间的矛盾。擅诗赋,作品多已不传。

  思旧赋并序

  【解题】《世说新语·言语》载:“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向秀最初在政治上拒绝司马氏集团的笼络,不愿出仕,后来看到嵇康等被杀害,为了明哲保身才勉强接受司马氏的官衔。在一次因公赴洛阳的回程中,途经嵇康、吕安故居,触景伤怀,撰作此篇《思旧赋》悼念故友。赋中引用李斯被赵高诬陷腰斩的典故,暗示嵇康是遭司马氏的诬陷,蒙冤而死的真相。“顾日影而弹琴”等句,寥寥几笔,勾勒出嵇康志趣高妙、视死如归的神采。向秀写此赋时为咸熙元年(264),此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去年司马昭进九锡,篡魏之势已成,咸熙二年(265)司马炎篡魏立晋。赋中用“黍离”和“麦秀”两个悯叹商、周覆亡的典故,寄寓了作者对司马氏阴谋篡魏的忧愤。

  面对司马氏集团的残暴,作者只能采取用典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深沉悲愤的情怀,全文三百余字,欲言又止,刚开个头就煞尾。但他对挚友人格的赞扬、对嵇康含冤被杀的悲哀,对司马氏集团篡位窃国的愤懑,凝聚于其中,具有深邃厚重的思想内涵。邻人寥亮的笛声“绝而复寻”,似乎《广陵散》尚未绝响,友人虽死犹生,其英魂依然飘荡在天地之间。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 ,吕心旷而放 ,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艺 ,于丝竹特妙 。临当就命 ,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余逝将西迈 ,经其旧庐 。于时日薄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 ,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 ,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 ,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 ,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 ,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 ,寄馀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 ,遂援翰而写心 。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