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

元好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幼时过继于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于郝天挺。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后历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八年(1231)奉诏入京,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隐居故里,交友游历,潜心著述。

  元好问为一代文宗,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其诗作成就最高,尤其是书写时势动荡的“丧乱诗”,风格沉郁,承继杜甫,而又有所创新。散文众体皆备,追踪韩(韩愈)欧(欧阳修),平易畅达。又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续作《论诗绝句三十首》,表达其诗学主张。编有《中州集》,著有《遗山先生文集》《续夷坚志》等。

  市隐斋记

  【解题】元好问散文文字清畅、自然,显现出文不苟作的特征。本文为他26岁时所作。文章集中笔墨论隐居之义,围绕对隐居之义正反两方面的阐述组织全文。乍看之下,文章不符合“记”的体例而更近似于“论”,但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题为记市隐斋,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衷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文中娄公是否真为隐士,元好问隐约作了肯定,但是又有所议论和怀疑。文章只记叙作者与李生论辩是否为娄公作记的对话,真正意义上的“记”似乎始终没有出现。这种“不记之记”的形式,体现了元好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本文虽是应酬文字,却不作违心之谈,议论从容不迫,讥讽不动声色。深刻关注社会问题,却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思考空间。本文读来没有生涩的感觉,但也没有使用熟烂的语言。篇幅虽短,却文势曲折、波澜起伏,技巧高超,展现了元好问不饰恶、不虚美的文风,其良史品格在此也有所体现。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 。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 ,君其以我故为之 。”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 、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 、抱关吏、酒家保 ,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 ,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 ,谓初机之士 ,信道未笃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 ,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 ,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之属 ,胁肩以入市 ,叠足以登垄断 ,利觜长距 ,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 ,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 ,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 ,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 ;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议,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 ,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

  狄宝心校注《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散文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