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何事长向别时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①,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不知天上宫阙③,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④,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⑤,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最好的诗往往能堵住解读者的嘴巴,因为诗中已经把一切都道尽,多说一句都是累赘。你读的时候,觉得每一句都明白易懂,好像每个人都能写出来,只不过碰巧被这个诗人先写了而已。读过一遍,你认为已经完全领会到诗人的意思,可是再读一遍,却又能发现新的意思和韵味。

  “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却无”,非经妙手“偶”得,世间便永不会出现。这阕《水调歌头》就是此等天作之笔。

  对地球上的人来讲,月亮是个奇特而美妙的存在。它每三十天圆满一次,又消失一次;它晶莹明亮却没有太阳的温暖;它即使在最亮的时候,身上也有挥之不去的阴影。它永远是一个谜,而人们对它的兴趣从未停止过,每个时代都有人向月亮发出追问。

  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追问者应该是屈原,屈原以《天问》问天:“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意思是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唐代诗仙李白曾这样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位嗜酒如命的谪仙人其实对月亮如何运行并不感兴趣,他的愿望只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余光中说,李白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问世,诗人和月亮之间的对话达到高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当苏轼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其实是在接续前人的未竟之思。李白人称“谪仙人”,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是地上的凡人,而是天上的仙人被贬到了人间。古人常常认为有才华的人都是星宿下凡。苏轼说“乘风归去”而不说“乘风远去”,显然也是自认为是“谪仙”了,所以把“天上宫阙”当成前世的家。

  后来的事情表明,苏轼自称仙人并非全无道理。苏轼死后的前十年里,一切官衔全被剥夺。苏轼的所有著作严禁印行,凡石碑上刻有苏轼的诗文或他的字的,都被朝廷下令销毁。但是后来一位道士向“道君皇帝”宋徽宗奏称,自己看见过变身文曲星的苏轼在玉皇大帝驾前掌管诗文。宋徽宗闻听此说,匆忙给苏轼恢复了最高的官爵。

  但苏轼却不是很乐意回归仙班,琼楼玉宇固然美好,但他怕“高处不胜寒”。传说唐玄宗曾被一位叫叶静的方士引导去月宫游览,到了之后发现“寒凛特异”,唐玄宗冷不能禁。苏轼莫不是也患上了“恐寒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对人间的留恋是不是仅仅因为担心天宫太冷?

  我们先来看当时的一位读者是怎样理解的。苏轼作这首《水调歌头》是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后来到了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正戴罪黄州,京城里到处都在传唱此词,宋神宗也被普及了。宋神宗读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叹息道:“苏轼终是爱君。”于是把苏轼调到了比黄州条件稍好的汝州。宋神宗大概是觉得,苏轼心系君王,所以不忍乘风归去,回归琼楼玉宇。

  宋神宗很可能自作多情了。苏轼留恋人间,未必是感君恩,倒更可能是骨子里对尘俗生活的热爱。苏轼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很深,常常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如寄”的感慨,但同时他又始终都在积极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苏轼是一个美食家,他不光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而且善酿酒、精茶道,晚年到了岭南蛮荒之地,反而“不辞长作岭南人”,只因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

  月亮在诗词中出现从来不会只代表一轮“玉盘”,月亮的阴晴圆缺,向来象征着人世的悲欢离合。苏轼作此词本就有“兼怀子由”的意义。苏轼请调密州本就是为了接近弟弟苏辙,密州与苏辙所在的济南并不远,不到词中所言的“千里”,但由于两人都疲于官事,至今已有五年没有相见了。

  不懂事的月亮,在这五年间竟然每个月都圆那么一次,尤其以中秋为甚。就拿今夜来说,月光悄悄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蓦地照向屋里失眠的人。它就这样耀眼地照着,月光有多亮,不眠人的心中就有多凉。上一次兄弟相见是什么时候了?上一封通信又有几个月了吧,苏辙现在身体怎么样?跟同僚相处得融洽吗?月儿总无情,今夜最残忍。

  苏轼不准备跟月亮计较了。月亮运行自有其道,就像再亲密的人都会离离合合一样,此事古难全,人力难强求。与其跟不通情理的月亮较劲,倒不如许点儿实际的心愿。苏轼想到的,也应是“千里”之外苏辙想到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这句话就像“努力加餐饭”一样朴质有力,它道出了亲人对亲人再朴素不过的愿望。平平安安,不贪富贵贪长久。儿时母亲的精心呵护,长大后父亲的谆谆诱导,他们最大的愿望不就是儿子们可以长命百岁、一辈子开心快乐吗?而今父母早已西去,世间只剩下手足二人互相扶持、彼此慰藉了。纵不能联席共枕,共赏婵娟也好。

  注释

  ①丙辰:熙宁九年(1076年)。

  ②把酒:端起酒杯。

  ③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④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⑤绮户:雕花的门窗。

  ⑥婵娟:月亮的美称。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