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式电影与中年之美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茶式电影与中年之美
在影片中,她是一个五十岁的单身女人。通过角色的对话可以得知,她上过大学。但现在的她,清晨是送奶工,白天是超市收银员,晚上,她在“汗牛充栋”的家里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中间这二十多年,她做过什么工作有过什么故事,都被省略了。
她淡定、友善、单调和沉默。
从十几岁开始,她的心里就有一个人;这个人一直和她同在一个小城生活。他是一个不起眼的公务员,家里有一个得了绝症的妻子。他们俩偶尔会遇到,无话可说,只是礼节性地点一下头。有时候,他在上班的公车上会看到骑车的她;也就只能这么看一看,汽车很快就超过自行车,在他的视线里,她渐渐消失……
这是一个关于五十岁男女的爱情故事,叫作《何时是读书天》。
何时是读书天呢?随时随地。低头看书,抬头微笑。人生一切已定,一切了然;自我也确定无疑,什么样的寂寞或者什么样的变故,也不会扭曲撼动那个清晰的自我了。这个故事在导演绪方明讲来,含蓄隽永,挚情脉脉,是那种我称之为“茶式电影”的典型作品。在我看来,“茶式电影”是较之于容易沉醉也期待高潮的“酒式电影”而言的。茶,是香的,也是涩的;这种气息这种滋味的电影,通常刻意躲避戏剧化的情节,即便是戏剧化的情节发生之后,也会立刻回复到冷静和沉郁的基调中去,仿佛一个内向的人羞于在人前袒露情感,只将一切重新压回内心。日本电影中,这样的“茶”是一种传统,在我的记忆里,与《何时是读书天》同声和气的作品,首先浮上来的是山田洋次的《远方的呼唤》。
《何时是读书天》的女主角是田中裕子扮演的。很久没有看过田中裕子的作品了。这部2005年的影片,让她获得了诸如“第十五届日本电影评论家奖最佳女主角奖”等一系列的荣誉。这真让我等影迷旧怀堪慰啊。
《何时是读书天》
我的一个老同事对女人的口味是“素脸美人”,要求是面部线条清淡柔和,远离艳丽和甜美。包括在这个口味里的女星是:日本之山口百惠和田中裕子,中国之林忆莲和吴倩莲。当年我就夸赞这位老兄口味不俗。我也喜欢这样的女星,相比之下,她们以气质独特出位,较之大部分女演员来说,她们天生带有卓尔不群的味道,似乎更容易融合在角色里并将角色的魅力穿透出来。这中间,田中裕子堪称翘楚。她的单眼皮和她那沉郁复杂的气质,让她相当别致也相当显眼。
田中裕子是1955年生人。一般来说,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普遍的“少女审美”的环境里,女演员在这个年龄很少能遇到好的角色了,大多时候也就演个妈妈婶婶类的配角了。看看我们中国的潘虹和陈冲,就可以看到岁月和环境对于女演员的双重剥夺。上了年纪的女星,要么淡出,要么演些“渣渣”角色让自己一点点地贬值;至于说像刘晓庆那样胆敢逆岁月而行选择返老还童的角色,在一般人眼里也就是一个笑柄而已。
在华语电影中,很少有人有兴趣写以中老年女人担纲主演的戏。就是有,也很少,且不好。这些年来好的且影响力比较大的,许鞍华的《女人四十》算一部。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有这样的好剧本,谁投拍啊?为那些靓丽青春的女人还张罗不过来呢,谁愿意耐心来讲述中老年女人的故事?再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拍出来,票房也很可能相当惨淡。大部分观众也是不买账的。这不仅是华语电影的问题,这是中国乃至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整个东亚的审美倾向的局限。相比之下,在欧美,在他们对于成熟女性的由衷欣赏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女演员的演艺生涯要丰满且长久得多;如果气质出众演技优秀,哪怕六七十岁了,依然也能保持一线明星的地位,也能主演好些有分量的好片子,就像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
所谓妈妈婶婶类的点缀性角色,对于田中裕子来说,想必是她所不甘的,也是她的影迷们所不甘的。这可能是她近年来作品稀少的一个原因吧。她应该是那种秉持宁缺毋滥原则的人。《何时是读书天》是一个成功,这不仅是田中裕子的一场中年盛事,也许还能激发更多的电影人重用这些演技炉火纯青的中年女演员,让她们在银幕上释放出那种与青春之美迥然不同的更为醇厚的魅力。
2006年7月2日
《秋刀鱼之味》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