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盛宴
有的女人,声名显赫,一生跟一些声名更为显赫的男人联系在一起。这种女人一般来说都很美丽很雍容,而且有一种适度的、让男人不担心不害怕的才华。她们让男人倾慕让女人嫉妒。她们也是电影最为青睐的对象,以她们为主角,会带来一连串重量级的男配角,一系列的精彩场景和许多微妙复杂心领神会的情节。这种影片从规模上讲,可以称作盛宴。我所说的这种女人,比如德国的萨乐美。人们这样定义她:“尼采的女友,里尔克的情人,弗洛伊德的学生。”哇!这戏得有多好看。可惜还没有看到有关萨乐美的影片。再比如,帕梅拉·哈里曼和阿尔玛·马勒。这两个女人都有以她们为主角的电影问世。
帕梅拉·哈里曼,1920年出身于英国没落贵族家庭,1939年十九岁时成为丘吉尔的儿媳妇,1947年与浪荡成性的鲁道夫·丘吉尔离婚。之后,她带着儿子在巴黎生活十年,成为巴黎主流社会著名的交际明星,其追求者包括欧洲政要、富商以及阿拉伯王子。1960年,帕梅拉嫁给法国戏剧界大腕勒朗·海瓦德。可惜海瓦德很快就因病去世了。紧接着,帕梅拉嫁给美国外交界元老、二战期间驻英国的外交特使阿维里尔·哈里曼,并在1970年加入美国国籍,进入美国政界交际圈。1986年,哈里曼去世,帕梅拉再次孀居。据说,1993年克林顿登上总统宝座,帕梅拉功不可没,她为他拉来大量的选票。克林顿投桃报李,就任后在白宫的第一顿晚餐就招待帕梅拉,并将73岁的老太太派任法国大使。在大使任内,帕梅拉与包括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内的大批法国高层人士相处甚欢。1996年,帕梅拉突发脑溢血死在巴黎著名的里兹饭店(戴安娜的死让里兹饭店更加著名)里。法国政府追授她法国荣誉勋位一级奖章,克林顿派专机将之骨灰接回美国,授予国葬待遇。
帕梅拉去世之后,好莱坞赶紧拍了一部名为《一生》的电影。
《玛戈王后》
这电影说实话很不怎么样。立意属于美国式的“高大全”类型,场面浮华,情节浅薄,演帕梅拉的演员也为平庸之辈,没有什么知名度,演技乏善可陈。这片子像是要讨好谁的应急之作。讨好克林顿?
说来像帕梅拉这样的女人,一方面不好拍,她的一生都光鲜齐整从容不迫,私生活说来丰富但其细节却是高度保密的。这种女人,一定是复杂的,但世人绝难看到她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这种坚果似的女人拍好了一定精彩,她那平静的水面下的旋涡和淤泥,因为不见天日,更容易给人带来惊奇。
阿尔玛·马勒的故事,那就精彩多了,也更对我的口味。阿尔玛,何许人也?她本人是一个钢琴家,嫁了三次:第一次,是音乐大师古斯塔夫·马勒,第二次是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第三次是文学家弗兰茨·沃弗尔。另外,与阿尔玛有过暧昧关系的男人还包括表现主义画家柯柯什卡,“维也纳分离派”这一画派的旗手克里姆特,现代音乐的开创者之一勋伯格,等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看那些男人的名单,可以确定阿尔玛是一个地母,有着无比强大的滋养能力。这种女人,一方面是磁铁,专门吸引才子,另一方面,她又滋养着这些男人,把他们一个个推到大师的位置上去。
与才子打交道的女人有两种,一种是阿尔玛这种地母;一种是灾星,才子遇到她之后,精华和运气全被消灭,从此枯萎调败。这两者中间几乎没有其他的余地,因为不是异数的寻常女人,一般说来和才子气息不投八字不合,是很难相遇的。还有一种女人,本身的才华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和男人抗衡的,那就得另说了。
美国派拉蒙公司今年投巨资拍阿尔玛这个女人,影片名为“风之新娘”。片名的来源是阿尔玛的情人之一柯柯什卡的成名作《风之新娘》。这片子的导演是布鲁斯·比雷斯福德(奥斯卡最佳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的导演)。扮演阿尔玛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萨拉·文特尔。扮演马勒的是获过戏剧托尼奖的老演员乔纳森·普雷斯。尤其让人兴奋的是,扮演年轻热烈英俊的柯柯什卡的演员,是法国的樊尚·佩雷。看过《印度支那》《玛戈王后》《芳芳》的人都忘不了这个美男,在这三部电影中,他分别与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尔·阿佳妮、苏菲·玛素联袂。我看过一个关于佩雷的说法,说他有“令人屏息的性感”。哦,说得真传神。要说纯粹的性感,当下也就两个男星,一是法国的樊尚·佩雷,一是英国的裘德·劳。
这片子的画面和配乐里有19世纪末的华丽服装,维也纳“令人屏息”的美丽风光,柯柯什卡和克里姆特的传世画作,格罗皮乌斯美轮美奂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还有马勒伟大的音乐……对不起,这些眼福和耳福都是我想象的,因为这部影片还没公映呢,更别说看影碟了。我太期待这部电影了,便预支了喜悦。
2001年9月2日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