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褒曼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猜想褒曼
8月29日,是英格丽·褒曼的生日,也是她的忌日。2001年的8月29日,是她八十六岁冥诞。她在1982年整整六十七岁时去世的,死于癌症。
我在8月29日这天,正好看一份报纸上回忆褒曼,回家赶紧挑出买了还没有看的《秋天奏鸣曲》。一开头就非常动人,在片头字幕部分,橘红的底色配上悠远宁静的长笛配乐,北欧的秋色扑面而来。这部片子是褒曼最后一部作品,在拍摄过程中,她已经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这片子放在8月29日来看有着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在《秋天奏鸣曲》中,褒曼那张六十岁出头的老妇的脸,与那张在《卡萨布兰卡》《煤气灯下》《爱德华大夫》等经典影片中我们所熟悉的那张娇媚完美的脸,已然是一天一地的概念了。年轻时的褒曼,外形上有着大理石雕塑似的轮廓和质感,光滑的,同时又是冰冷的。这个身高达1米82的瑞典女人,有一种女神的气度。但在《秋天奏鸣曲》中,褒曼的嘴唇变得很薄,脸上的皱纹很深很乱,一看就是一个心灵不安的女人。在这片子里,褒曼的表演非常出色,神经质,不耐烦,苍老,脆弱,无助。
熟悉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作品年表的影迷应该记得,《秋天奏鸣曲》是他1978年的作品,之后,他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力作了。可以这么说,通过这曲秋天的绝唱,瑞典女人褒曼和瑞典男人伯格曼一起总结了一次人生,结果是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真正沟通的,就是母女之间,所谓真正的理解和体谅也是一种奢望。
我不知道褒曼在拍这部告别作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是一座废墟吗?跟影片中的女钢琴家抛弃家庭和女儿一样,褒曼为了自己事业上的野心,二十四岁时抛夫弃子跑到美国实现明星梦。三十五岁时,又一次抛弃家庭投入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怀抱,遭到全体美国人民的唾弃。四十岁时,与罗西里尼感情破裂,离开尚还年幼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回到好莱坞。原谅了她的美国人民给了她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真假公主》)。
但是,她的孩子们原谅她了吗?她好像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容貌酷似她的女星伊莎贝尔·罗西里尼(代表作《蓝丝绒》)。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母亲都不在场。她的盛名有什么用?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无关紧要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母亲的怀抱。
褒曼在《秋天奏鸣曲》里,面对指责她怨恨她的女儿,那表演可谓出神入化。也许,她并没有表演,她在展示生活中的自己。我有时看到媒体上讲那些女强人如何牺牲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事业(是吗?说法好听点罢了,不过是自身的名利需求)上,我就瞎操心地替人家着急:就算是赢了全世界,但和得到自己孩子的心相比,哪个更重要?!
2001年9月16日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