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鞋子旧鞋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新鞋子旧鞋子
以前跟着唱过侯德建的歌《新鞋子旧鞋子》,当时唱得很溜,但现在词都忘光了。歌词大意好像是,年轻人新鞋子穿一下就腻了又要急着去买新鞋子,爷爷奶奶们旧鞋子穿破了也要补补接着穿。歌词很朴素简单,却讲的是代沟这一重大主题。对于老歌,我们都忘词了。看沈颢写罗大佑演唱会,台上是一个身形如切菜刀一般的老男人在唱着那些旋律熟悉的歌,台下是一帮忘了词的老大不小的“杰青”眼泪汪汪地跟着哼。我哑然失笑,真是太传神了。
如果不是看伊朗电影《小鞋子》,我哪里还想得起还有《新鞋子旧鞋子》这回事?还不仅仅是忘词。
我们早已成年,我们忘了以前年轻时喜欢的歌词,我们开始柔弱、伤感和痛楚。为人父母的人看《小鞋子》,那份心酸是无以言表的。我儿子小小年纪就讲吃讲穿,早晨上幼儿园常常挑三拣四地选鞋子,本来我不胜其烦,却因为《小鞋子》备感庆幸,毕竟,他还有的挑啊。
现在最怕看到听到的事情不是悲惨,不是恐怖。悲惨和恐怖这种极端情形反而会让人冷静理性。最怕看到的是小孩子为生计挣扎的事情,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我想,这就是妇人之仁吧。而《小鞋子》正是这样的电影。
小兄妹俩,哥哥阿里九岁,妹妹萨拉七岁。两个穷人家的孩子,勤劳、懂事、隐忍、善良。哥哥把妹妹唯一的鞋拿出去补,回来路上给弄丢了。家里的情况很糟糕,妈妈病了,房东在催着爸爸交房租。兄妹俩决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一双鞋两人穿。女校和男校上学时间一个是上午,一个是下午,但时间差并不宽裕,于是,每天的街道上都会出现一个相同的情形:下了课的萨拉飞奔着往家跑,在巷口与穿着拖鞋等得焦急的阿里换鞋,然后,阿里飞奔着往学校里跑……地区要举行小学生长跑比赛,季军奖品是一双球鞋。阿里向萨拉发誓会得季军,为她赢一双新鞋回来。可是,神差鬼使,阿里却得了冠军……
《小鞋子》
有两个情节特别令人揪心:一个是,阿里的球鞋,萨拉穿着大了,不跟脚。一天,飞跑回家的路上,一只鞋掉进路边的明沟里,萨拉跟着追。快抓住了,水一荡,又漂远了,又快抓住了,又漂走了;还有一个是,得了冠军的阿里垂头丧气地回家,在院子里等着的萨拉一看他的表情就明白了,赌气转身进屋。阿里脱下鞋扔在地上,一只反扣过来,我们看到,鞋底已经裂成好几块了。这时一个特写镜头,是阿里的脚——满是水泡、有些水泡又被磨破的一双小脚。这双小脚伸进院子里的水池里,渐渐地,好些小红鱼围了过来,在这双小脚之间温柔地穿梭。
《小鞋子》是马基德·马基迪获得盛誉的作品。它获得了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奖。如果不是那年竞争对手《美丽人生》的过分强大(胜在主题和悲喜剧样式),我想,谁会不被阿里和萨拉征服呢?这两个孩子的演出精彩得近乎完美。特别是小义人阿里的扮演者哈希曼,令人叹服。
我在这部电影的观看过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对作品品质的关注,而是被孩子们的鞋子问题给抓牢了,担忧,难过,落泪并险些绝望。结尾处,阿里爸爸回家推着的那辆自行车暂时挽回了绝望,我在后座上一堆日杂用品和主食蔬菜中间,隐约看到了一双白球鞋和一双红皮鞋。
最后结尾处我反复看了三次,确定阿里爸爸的确是买了两双新鞋回家,这才退出碟片,关掉机器。然后,打开鞋柜,看儿子的鞋子,确定每一双都是好的,干爽的,鞋外底是结实不打滑的,鞋内底是平整不硌脚的。
我是一个能保护自己孩子双脚的母亲。这个晚上的成就感就这么具体而伟大。
2001/4/15
《无瑕的色彩》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