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界与读书的“十二字方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人生四界与读书的“十二字方法”
亲们:
最近一个时期,北京的天空一直是蓝天白云,从昨天开始乌云占了上风,空气又开始重度污染了。不过这场雨下得不错,对秋种大有好处。天气和其他万物一样,总不能没有变化。我们都愿意看蓝天白云,但天天蓝天白云,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是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切都在变。变,符合辩证法,不变,那就成了形而上学。世界在变化中前进,世界在矛盾中前进,世界在螺旋形上升中前进。
你们听说过冯友兰先生的大名吗?对,他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活了95岁。我对冯老先生提出的“人生四界”与读书的“十二字方法”,很感兴趣。
什么是人生的四个境界呢?冯先生说,就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人的最低境界,也就是吃饭穿衣,以满足人的最低生存需求。所谓功利境界,就如同《红楼梦》中唱的那首《好了歌》中说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所谓道德境界,就不是光为自己了,而是也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所谓天地境界,就是一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是宇宙的一员,不仅为人类社会服务,而且为整个宇宙服务,不仅是“公民”,而且是“天民”。这四个境界是由低到高的。能达到最高境界是很不容易的。
今天,我要着重向大家介绍的是,冯友兰先生根据他一生读书的经验,高度概括出来的读书的“十二字方法”。
这十二个字是: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先说,精其选。冯先生说,世界上书很多,但有价值的少。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必须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如同看报纸,翻翻大标题就行了,只有发现里边的好文章才认真去读。那么,我们自己怎么精选?冯先生说,凡好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留下来的书,从古至今书籍多如牛毛,不知有多少书被时间老人毫不客气地淘汰了,能留下来的,被大家公认的,一般都是经典,对这些经典著作,我们要选来认真阅读。
再说,解其言。书是用文字写出来的,过去的书还是用古文写的,你连它的文字都看不明白,怎么能读懂书?因此,要有工具书,如用字典、辞海等辅助自己去读,遇到拦路虎,就用工具书查一查,不要怕麻烦。
然后说,知其意。不仅认识书上的字,还要知道作者的用意,知道弦外之音。语言文字是读书的拐棍,但读到一定程度,就要把拐棍扔掉,从而达到古人说的“得意忘言”的地步。冯先生还很形象地说,人与人相处不可过河拆桥,而读书不一样,要过河拆桥,只要把这本书的意思弄清楚了,至于具体文字,不一定记住。
最后说,明其理。书不一定尽言,言不一定尽意,书上写得对不对,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明其理,就是要把书上写的东西,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看它合不合乎客观的道理。
冯友兰先生曾语重心长地教导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大家认为,冯老告诉我们的这个读书的“十二字方法”好吗?你能否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一用呢?希望大家读书读到家,而不要读到家门外边去。 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