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谈我的一点写作经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六谈我的一点写作经历
写文章,说难也不难。有许多人凭写文章吃饭,有些人又怕写文章,好像这不是他们能干的活。因此,望而生畏,不敢写,久而久之也懒得写。其实,人的本能是会写的,只是有层纸未被捅开,把许多人隔在写作之外。我的观点是:人人应该写得一手好文章,不一定是上报刊,也不一定要出书,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能放弃这种文字表达能力。如果在这方面你出现短板,就如同你在与人交往中,失去了一种很重要的交流工具。
那么,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我的体会是:认识起点要高;捕捉素材要“毒”;加工制作要细。
先说认识起点要高。马克思说过这么一段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是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最经典的阐述。毫无疑问,写文章属于精神领域的东西,但是把文章写好了,被群众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又可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如果我们不会写文章,不会用理论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岂不失去了这个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武器?有些人认为,写文章是搞文学的人、机关“笔杆子”的差事,我是理工科的,我会研究,我会计算就行。这个观点恰恰不行。一些大科学家,一些一生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在人文领域往往也是行家里手。爱因斯坦如果在人文领域一窍不通,他能那么精辟而简练地表述他的相对论吗?所以,乔布斯一生追求的就是:科技与人文的巧妙结合。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大凡在科技方面有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在人文领域亦有深厚的基础的人,他们都善于将其研究成果,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我们必须站在这个高度,认识掌握写作本领的重要性。有人可能会说,我不搞科学研究,也不搞文学创作,我不需要在写文章上费心思。错!错!错!别说过去写信了,你现在用手机发微博、写评论、发短信吗?如果你一点文字功底也不具备,你怎样与你的亲朋好友准确、生动、有趣地交流呢?
再说捕捉素材要“毒”。写作素材遍地都是,就看你会不会发现。有人说,我也想写,但没的写,似乎脑子一片空白。这是因为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许许多多最佳的写作素材,被自己白白放过去了。为了捕捉写文章的素材,咱就要加强锻炼,使自己具备鹰一样的眼睛,狗一样的鼻子,蜜蜂一样的勤奋。在这里我有意用了一个“毒”字。不毒不行!只有尖锐、独到,善于看出别人没看到的东西,你才能写出好文章。在捕捉素材时,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要随身带个小本或一张纸,把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随时用几个字记下来。否则过会儿忘记,你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一个金子般的好灵感可能就溜掉了,永远不会回来。
最后我说加工制作要细。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是磨出来的。观察的素材,只能是加工的原料,要把它变成文章,这就要精耕细作。这个阶段的功夫在于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掂量。要深入到客观事物的本质中去,求索出事物的真谛。在这里我举个具体例子:一天,我走进“同仁堂”,看见它的堂训是“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我立即把这个堂训抄录下来。回到家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我得出认识,这头一句话是告诫本店员工,在任何情况下不减料;第二句话,告诫大家不偷工。“同仁堂”之所以在全球驰名,就是因为它不偷工不减料。而我们现在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无一不是偷工减料的产物。何止减料,有的干脆换料。若举一反三,把“同仁堂”的堂训用在写文章上,也不能偷工减料。如果素材不够,就要深入实际进一步挖掘;如果写文章的功夫不到,就要反复推敲打磨。好文章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偷工减料绝对写不出好文章。
上述三点体会,仅供年轻朋友们参考。希望大家通过大量阅读,反复实践,写得一手好文章! 一本郑经——郑洪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