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断瘾

不再回避

断瘾 银子 5334 2021-04-06 09:0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断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再回避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强调:“冷漠乃是情感的萎缩,恨并不是爱的对立面,冷漠才是爱的对立面。同样,意志的对立面也并非犹豫,而是不介入、脱离和不与有意义的事件发生关系。”

  阿青曾经说过奶奶去世后,他想出家当和尚,实际上这是他想彻底地回避,把离群索居作为一种全面的自我防御手段。一旦失去了奶奶的情感支持,在生活这个难题面前,阿青显得毫无自卫能力,他既不想归属,也不想反抗,只能独善其身、逃避众人。他的内心感到恐惧,因为他没有应付生活的其他办法——除了逃跑和躲藏。

  不过,当阿青内心的力量逐渐增强时,这个“出世”的想法就没那么强烈了,更何况从前他对于现代寺庙的理解,停留在武侠小说里那种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的寺庙,更多的只是他对隐居生活臆断的一个理想状态。

  有时候青少年较容易用一种不成熟的方式思考外部世界,片面看待问题。通过探讨,阿青也了解到现代隐士的生活和他想象中的隐居生活有着千差万别,那还是融入这滚滚红尘吧!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似乎是个永恒的难题,总是纠缠着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恩怨怨。阿青的奶奶和妈妈一直关系紧张,而阿青爸爸软弱无助和无所作为的态度,看似无害,实际上伤了所有人的心,包括他自己。

  奶奶和妈妈都认为自己更疼爱阿青。两人在阿青小时候发生的很多争吵,都发端于阿青不想和妈妈待在一起,感觉妈妈不够温和可亲,而更想和奶奶在一起。妈妈眼瞅着自己的儿子偏偏和自己最不喜欢的人感情越来越好,心里既着急又生气,对于这个与自己抢夺儿子的婆婆自然无法容忍。妈妈变本加厉的态度让阿青觉得妈妈越发狰狞,也越想离妈妈远点。同时奶奶觉得这个打骂孩子、脾气暴躁的媳妇实在是危险,鼓励阿青躲到自己的怀里来寻觅安全。

  可想而知,在这场爱的争夺战中,阿青的妈妈貌似强大,其实一直处于劣势。直到现在,她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扑进奶奶的怀抱,对她却总是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冷漠态度。她的气急败坏只能把阿青一天又一天地从自己身边推开。

  这对婆媳自从分开居住以后,基本不相往来、形同陌路。尽管她们之间孰是孰非都已经随风逝去,但留给阿青的伤痕却无法褪去。

  就像所有身处有强烈冲突的家庭中的孩子一样,阿青看见了太多怒目而视、言辞激愤的场面。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他感到极度的不安全,孤立无助并深受困扰,便自己摸索生活的道路,寻找应付这带有威慑性的世界的方法。

  尽管他年幼力弱,充满疑惑和恐惧,但还是无意识地形成了自己的策略,来应对环境中各种发挥作用的力量。起初呈现的情况可能是一片混乱,最后阿青发现能得心应手使用的策略就是“自我孤立”。他认为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举措,可惜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是发展了相应的策略,也发展出了长期的病态心理倾向。

  成长中的阿青努力与他人保持感情上的距离,表现出压抑一切感情的倾向。当然对于一个不合群的人而言,并非是他不渴望友爱,只是这些渴望都在那羞辱的校园生活中受挫了、被禁锢了。他没有胆量再去渴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给别人创造否定自己的机会上。

  因为阿青害怕失败和被拒绝,“哀莫大于心死”,他开始表现得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干脆从此否认除却奶奶之外任何感情对象的存在,唯独对奶奶存有一份深厚的情感依恋——其实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消极的依赖。

  他从前暗恋过一个女孩,但没有信心追求对方,转而认为男女之爱没有意义,宁愿用想象的关系来替代真实的关系;他对于父母之爱也早就不抱希望,并且反应从期待落空之后的愤懑转为淡漠。

  阿青初期主要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出现抑郁状态,随后逐渐发展到有强烈的空虚感,内心体验日益贫乏,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缺乏甚至丧失了责任感和成就感。

  不难看出,阿青在经历了学业及社交的失败以后,将之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对自己的成功期望过低而放弃努力,变得沮丧和不思进取。即使偶尔有一丝可察觉的成功,他也认为是运气使然,而不是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一切,这样他就无法体验到因为自己能力强而产生的骄傲和尊严。此类人倾向于将好的结果做外在归因,而将不好的结果做内在归因。

  而这种将成功归诸他人或外在环境、将失败归咎于自己的现象,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挫败型归因。如此归因类型的患者表现出一种习得性的无助,他相信自己是缺乏能力的,从而形成自我挫败模式。

  在网瘾患者中,不少人的生活形态受着这种自我挫败的生活脚本所支配。他们总是想着自己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自己是个失败者,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再多的努力也是白搭。如此一来,生活无以为继,在现实中又找不到自己能做或者敢于去做的事情,干脆去上网玩游戏。

  临床发现,儿童在初中阶段开始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比例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从小学后期开始,儿童对学业成就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并在学业中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这种趋势在初中阶段表现得尤其明显。导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开始能够区分努力和能力,并认同能力固存观。

  能力固存观,即认为个体的能力是一种高度稳定的特质,不受努力和练习影响。其实儿童在7岁之前,往往会比较乐观,8~12岁开始学会区分能力和努力,慢慢开始对自己的成败做归因,而成败归因一旦形成后,便影响了个体的成就动机和学业自我概念。对自己学业归因不良的孩子,有可能在初中阶段表现出对失败的消极反应。

  当需要面对挫败的时候,归因不良的儿童基本上形成以下3种行为策略:逃避、补偿和攻击。这也是我们经常在网瘾患者身上所看见的沉迷网络游戏的3种状态,彼此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时候交替出现。对于阿青的行为来说,有逃避也有攻击。

  阿青的父母来接他出院的时候,阿青妈妈对于往昔的很多做法道了歉,并说明当时自己并没有考虑到给阿青带来的伤害,而是自顾自地沉浸于自己的情绪之中,而且向阿青保证回去以后就与奶奶和好。阿青接受了妈妈的道歉。虽然他暂时没有完全向父母敞开心扉,让他们走进来,但至少他不再把心门关上,拒绝给别人机会。

  他重新点燃了希望,探头观望门外的世界,再度期待失落的温情。

  最后一次治疗中,我从奶奶目前的担忧出发,引导阿青找到爱奶奶的方式。我让他知道,奶奶很疼他,但疼他的结果不是希望自己去世后,孙子去出家当和尚。奶奶希望在有生之年,看见他健康而又快乐地生活着,这样她才能开心地多活几年,最终放心地离开。

  阿青的妈妈改变的决心真是不小,回去后为孩子做了很多的努力。现在一家四口搬到一块儿住了,毕竟奶奶岁数大了,照看起来也方便。阿青的愿望达成了,即全家人能够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饭、看电视。其实,奶奶和妈妈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双方都较着劲,没有找到和好的契机而已。

  阿青家人十多年的怨恨让人不堪重负,也因此失去太多欢声笑语,甚至牺牲了阿青的健康成长。起初回家的一段时间,阿青依然辍学在家,没有复学,但据他妈妈说孩子精神状态比从前好多了,言语和笑容有所增加,她觉得很欣慰。又过了一段时间,阿青去上学了,说至少要拿个高中毕业证回来。

  富有意义的孤独不是畏惧深入自己心灵深处,逃避紧张的神经,被迫默默地离群索居,压抑自己的情感;富有意义的孤独,不会被淹没在嘈杂的生活中,它应该能够让你找到心灵的静谧,从而自我完善。

  个案启示:孩子的疾病是家庭的晴雨表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外界做交换。这种交换不仅包括进食、饮水等物质层面的交换,也包括与我们周围之人的交换、与我们所见所闻的交换等非物质层面的交换。后者比前者来得更为频繁,并且,在无形之中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乃至我们的未来具有更大的影响。因而,古人有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家庭是影响儿童最深远的地方,一个人在儿童时代与外界的交换绝大部分是在家庭内部完成的。孩子的心灵远比成人的感知能力更为敏感——孩子可以感受到家庭互动行为背后更深刻、更微妙的情感状态,父母假装开心是无效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人都是在心意相通的状态下生活,不快乐的事情只有说出或者没有说出的区别,因此,如果家里的情感氛围充满紧张和压力,孩子吸入的每口空气都会负荷着高压力的情感,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孩子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比如,环境带给孩子的紧张和愤怒会造成孩子身体器官充血,进而导致慢性炎症;过度的刺激和恐惧容易导致气滞。

  阿青一直患有过敏性鼻炎,这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

  为什么阿青有过敏性鼻炎?因为他嗅出了外面的空气有毒。阿青承受并吸收了家庭气氛中的恐惧和不安,感觉到威胁和不舒服,本能地想要排除外界的气氛,他的身体忠实地反映出了他对环境的不满、恐惧和愤怒。这些不良的情绪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充血、腺体分泌旺盛,从而产生鼻炎的临床症状。鼻腔——就是他和环境互动时最激烈的战场。

  许多父母自认为自己已倾尽所能抚养孩子,是天底下最好的爸妈,但“高品质养育”不是父母自封的,而是由幼儿的整体状态所决定的,反映孩子状态的不是体检时的一些硬性指标,而是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生命体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特征:身体健康,没有反复发生的疾病,身体四肢舒展,动作协调不僵硬,脸部肌肉放松,五官平衡,眼睛明亮,对疾病免疫力较强,情绪表现出稳定性和灵活性,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对于儿童来说,无论是先天疾病还是后天疾病,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家庭问题。经常生病的孩子都是在为他的家庭或某个家长的身心不健康买单。因此,父母不应单纯地把孩子的疾病解释为身体问题,而应该关注疾病的内在诉求。

  成长环境

  ☉充满敌意的家庭氛围;

  ☉在学校遭受言语的虐待,被同学和老师所排挤和歧视;

  ☉父亲木讷呆板、情感表达存在障碍,父爱缺席;

  ☉母亲实施的身体及语言暴力。 断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